正文 基於臨床檢驗過程的質量控製分析(1 / 2)

基於臨床檢驗過程的質量控製分析

創新論壇

作者:趙改煥

摘要伴隨著各種高端科技在檢驗醫學中的不斷運用,有力地確保了臨床檢驗的準確性、有效性。為患者疾病的迅速診斷、快速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識的提高,對醫學檢驗也提出了更高、更優的要求。

關鍵詞臨床檢驗質量控製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1 分析前的質量控製

該階段是從臨床醫生開出檢驗單、患者準備原始標本的采集、儲存、運輸直至檢驗室驗收、檢驗等全過程。

1.1 準確填寫檢驗申請單

醫生要準確無誤地填寫申請單,字跡要清晰可讀,寫明患者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病案號、診斷以及標本來源,有時還要附有簡單的病曆,特殊情況說明等臨床資料。如果這些內容一旦被漏填、忽視、錯填或者填寫不清,都會使檢驗人員在檢驗操作過程不能全麵獲取患者信息,以至於不能根據患者生理變化對檢驗結果做出正確的判斷,出現錯報、漏報、誤診等情況。

1.2 患者準備

此項工作可以確保送檢的標本質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例如,當患者處於興奮、激動、恐懼狀態時,可導致白細胞、血紅蛋白增高;患者運動時,可以導致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時增高;而且還可以引起血中鈉、鉀、鈣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標的變化;高蛋白飲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藥物以及疲勞、熬夜、飲酒等都會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所以,當采集患者標本時應盡可能的規避上述情況。如果確要檢驗,而又存在上述情況,應該在檢驗申請單上注明,從而方便檢驗人員客觀地解釋檢驗結果。

1.3 標本采集注意事項

正常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采集標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1)核對檢驗申請單所填寫與標簽是否一致;(2)采血最好以坐位或臥位,從而確保安全;(3)止血帶壓迫時間不宜過緊、過長,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檢驗人員應在穿刺入血管後立即放鬆止血帶;(4)采集標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實驗要求;(5)避免血標本的溶血和標本的汙染。

2 分析中的質量控製

該階段就是從接受標本開始,主要包括維護儀器、準備試劑以及分析過程中質量控製等,直至檢測結果出來。

2.1 維護儀器

良好儀器是確保檢驗結果的關鍵,所以,必須經強化儀器的維護。檢驗儀器維護要按規定做好日保養、周保養、月保養以及季保養,使儀器終始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檢驗儀器在更換部件時一定要做好書麵保養記錄,從而有利用儀器發生故障時方便查詢。

2.2 準備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