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第二次世界大戰(3 / 3)

在太平洋戰場,美軍於1945年2月收複了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開始向日本的本土進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造成數十萬當地軍民傷亡,從根本上摧毀了日本法西斯的作戰意誌,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近百萬遠東部隊進攻中國的東北,日本的關東軍全線潰敗。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和盟軍簽署了正式的停戰投降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以盟軍的徹底勝利而結束。

三、二戰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曆時6年,戰火蔓延到歐、亞、非三大洲,全世界共60多個國家,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了戰爭,雙方動員的兵力達7000萬人,陣亡者約1000萬人,平民死於戰爭者達1200萬人,至於死於集中營或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的超過1000萬了,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在經濟上,各交戰國的財產損失估計達三萬億美元以上,是一戰的損失的十倍,戰後,除了美國外,各國的經濟都普遍處於蕭條狀態。

經過二戰的衝擊,原來英國、法國這些歐洲強國國力已大不如前,而戰爭期間,這些國家在亞洲非洲的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則持續高漲,在二戰後,各殖民地紛紛擺脫英法等歐洲國家的統治,獲得獨立,歐洲國家從16世紀起建立的殖民帝國體係全麵崩潰。

而本土沒有遭受戰爭波及的美國通過戰爭期間的軍需品貿易,經濟實力大增,不僅掌握了核武器,海軍實力也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一,國力空前增強的美國完全擺脫了孤立主義的影響,在戰後全麵介入歐洲事務,西歐諸國成為美國在歐洲的陪襯和小搭檔。

蘇聯雖然在戰爭中付出了高昂的人力與物力損失,但經過戰爭,其國土有了很大的擴展,軍事力量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成為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戰後蘇聯控製了整個東歐地區(除希臘外)和德國的東部,蘇聯迅速把自己的社會主義製度移植到這些國家,建立起於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相對立的東方集團。東西兩大陣營的對立,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是戰後的世界一直處於緊張不安的狀態。

鏈接:聯合國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一個有著普遍代表意義的國際組織。成立聯合國的設想最早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主要反法西斯盟國曾在一係列重要的首腦會晤和雙邊或多邊國際宣言、聲明中涉及此事。,如1942年11月,四強代表在莫斯科發表宣言,強調應建立一個國際機構才維護世界和平,1943年德黑蘭會議期間,美、蘇領導人單獨討論過戰後建立國際組織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問題。1944年,敦巴頓橡樹園會議是聯合國成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在此次會議上,由美、英、蘇三國簽署了《關於建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的建議案》,首次將該國際組織定名為“聯合國”,建議案使《聯合國憲章》的主要內容及聯合國的初步輪廓得以基本構成。1945年6月,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製憲會議,50餘個與會國家討論、通過並簽署了《聯合國憲章》。隨著《聯合國憲章》於同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後聯合國曾將10月24日確定為“聯合國日”。參加憲章簽字的51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製止侵略行為和促成國際合作。為實現這一宗旨,聯合國及各會員國應遵循以下原則:即各國主權一律平等;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國際爭端;在國際關係中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聯合國不得幹涉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的事務。根據憲章規定,聯合國的主要機構是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秘書處設秘書長一人,是聯合國的主要行政負責人。在戰後的年代中,安全理事會一直是聯合國的核心。聯合國的總部設在美國紐約,並在瑞士日內瓦設有歐洲辦事機構。聯合國大會每年秋季在紐約舉行。聯合國是國際政治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為普遍的一個國際組織。它的成立是國際關係史和世界曆史上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