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循環式”地理教學法

自1985年以來,雲南昆明盤龍區地理教師運用“嚐試教學法”成果,在地理教學中普遍采用“四步循環式”地理教學法。區教研室李維樞老師對實驗做了理論總結。

所謂“四步”是指“問題——閱讀——評議——練習”四個步驟。

(一)第一步“問題”

也就是嚐試教學法中的出示“嚐試題”。根據地理教材的編排特點,在“四步循環式”地理教學中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求教師在新課一開始,便出示具有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問題。教師要根據新授課的特點,分別設計兩方麵的問題。一是設計導入新課的問題;一是根據課文重點和難點設計具有啟發意義的問題。這兩個方麵後者尤為重要。它是引導學生學習新課的關鍵。這裏要求教師首先弄清課文的邏輯層次。小學地理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以一兩個重點或專題自成一課。因此,在設計課文中的問題時,必須弄清課文的編排特點。如果課文中是突出兩個重點,並且這兩個重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又表現為平行關係的,就要求設計兩組循環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不但要有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方麵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定開發智力方麵的內容,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思維和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第二步“閱讀”

這就是嚐試教學法中的“自學課本”這一步。根據地理教學的特點,在這一步裏,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嚐試思考題來閱讀課文和閱讀地圖。教師要求學生邊讀書、邊思考;邊思考,邊作勾劃或標記。在閱讀中,應組織學生朗讀那些具有兒童語言,富有很強的感染力的段落。特別是描寫自然景觀的課文,寫得生動形象,活潑動人的優美文字,教師讓學生反複朗讀,就能使學生讀起來猶如身臨其境,意味無窮。另外,讓學生閱讀地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地理方位以及同與它有聯係的其它地區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知道各種相關聯的地理知識。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掌握地圖空間關係的能力。

(三)第三步“評議”

在這一步中包括“議論”和“講評”兩個方麵的內容。

所謂議論主要是指學生按照教師所出示的嚐試思考題逐一回答。這就是嚐試教學法裏的“嚐試練習”。學生可以用口頭或書麵的形式來完成這一練習。當學生逐一回答問題之後,教師又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就是嚐試法中的“學生討論”這一步。

所謂講評,就是根據學生在議論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有重點地提出其中幾個主要問題加以講解。這是嚐試法裏“教師講解”這一步。根據小學地理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把工農業的發展,水利的開發,城市的新貌,鐵路線的通車和等發展變化中的現代化建設的實行情況加以補充介紹。教師把收集到的這些最新資料,適當地加以補充,就會使兒童了解到祖國的新成就、新麵貌,從而增強了愛國主義思想。

(四)第四步“練習”

學生通過“閱讀”、“評論”這兩步教學活動,已經感知和理解了教材。要讓學生形成完整的地理概念,教師還應當讓他們通過“練習”這一步教學活動達到目的。這一步就是嚐試法中“鞏固性練習”和“課堂作業”,地理課練習的形式很多,如,筆答、口答、議論、讀圖、指圖、填圖、觀察等。其中有些練習已經在“閱讀和評議”兩步過程中做了“嚐試練習”。這裏,練習的層次應高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