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六十天,白眼看天下(3 / 3)

小消我妄自揣則一下,估計這個阮籍是魏晉時期官齡最短的官了。

按照慣例,當了幹部要寫工作總結,再短的官也得走這個程序不是。

就將阮籍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作官經曆做個總結吧。

工作政績:拆了官府的大牆小牆,超前實現了21世紀的透明辦公。

工作心得:樂平縣的酒名不虛傳,的確很好喝。

不難想象出,大失所望的司馬昭會恨鐵不成鋼地對阮籍批複出這樣一個個人表現鑒定:阮籍這人隻適合喝酒,不適合當官。

司馬昭自此對阮籍置之不理,不聞不問了。

(六)

阮籍得到了清靜,成了一個自由不羈的詩人。

當我看到黃庭堅的詩“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就想到了自由的阮籍應該也擁有著這般非同凡人的瀟灑。

阮籍的青眼不僅送給佳人、投向美酒,更多地送給了那些誌趣相投的朋友們。

嵇康、劉伶等六位摯友與阮籍一起遠離鬧市,隱居到竹林。他們在竹林裏飲酒長嘯、且歌且舞,世人稱他們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這個稱號,讓我聯想起了金庸小說裏的黑風雙煞、江南七怪、全真七子。

竹林七賢雖不是武林人士,卻比武林人士更豪邁、更灑脫、更瀟灑。不是明星偶像,卻比明星們更耀眼、更風流、更時尚。

在竹林裏,嵇康彈琴、阮籍寫詩、劉伶狂飲……七人還經常抱團組織戶外旅遊,頻繁開Party聚會,像超女一樣想唱就唱,勇敢的自我展示人性最不羈的一麵。

他們七個人的性格迥異,又因兄弟般的友情聯係在一起,一起將個性碰撞,將激情揮灑到極限。

竹林七賢猶如魏晉天空上閃爍的北鬥七星,指引著魏晉文人們奮鬥的精神方向,他們的生活方式掀起了魏晉風尚和隱士文化的新高潮,讓文人們都競相膜拜效仿。

潮頭浪尖上,他們成了魏晉士大夫遠航的明燈。

潮人啊,擱今天。

在竹林裏與朋友們那一段自由放縱的日子,成為了阮籍一生中最快樂、最值得回憶的時光。

若幹年後,當卷入政治的嵇康被殺、山濤背判,七人曾經的兄弟情義四崩五裂、各自流離,而在那方竹林裏隱居的時光,仍宛如從竹葉上投射下來的斑斕光影,令阮籍禁不住悲聲長嘯。

一枝一葉總關情啊。

在自由、激情與唏噓下,阮籍寫下了大量的優美詩篇抒胸詠懷。後來集結成《詠懷詩》。

阮籍作的《詠懷詩》詩如其人,時而隱晦寓意,時而直抒心跡,表現了詩人濃鬱的哀傷情調和自由的生命意識。阮籍的詩形象地展現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曆程。

其中有《詠懷詩》之一:“雲間有閑鶴,抗誌揚哀聲。一飛衝青天,曠世不在鳴。豈與鶉晏遊,連翩戲中庭?”

阮籍就如一隻自由的閑鶴,引頸歌唱著一生的悲歡。

(七)

不瘋魔不成活,不神經不成詩。

詩人們大都具備有一顆敏感、柔軟而神經質的心,阮籍也不例外。

阮籍的情緒時而像閑鶴的嘴喙一樣尖利,時而像閑鶴的絨毛一樣柔軟。

閑來無事的阮籍喜歡駕著馬車,漫無目的地在山林間行走。然而哪怕隻是單純地行走,也會觸動詩人阮籍脆弱的淚腺。

某天,他又獨自一人駕著馬車遊山玩水了,阮籍一直走到了太陽落山,天地失色。

阮籍放眼望去,路已被黑暗籠罩得已看不到盡頭,就如他迷茫的前途。

在觸目可及的黑暗中,遍地都是野草滋長,枯枝橫生,亂石淩列,將周圍的一切都切割成了碎片。

每個人都是存在於天地之間的一道碎片。

這道碎片也會有情緒、也會有傷痛、更會有追求。

阮籍哭了。

男兒哭吧,哭吧,不是罪。

敏感的阮籍經常會陷入這種莫名的悲傷情緒中,他的憂傷讓我想起了悲秋傷月的林妹妹。

無獨所偶,事實上還真有曹雪芹是阮籍的粉絲這種傳說。曹雪芹的字是夢沅,據說就是夢阮,居然和阮籍有聯係。

這樣的超級核粉絲,全天下估計也就阮籍有幸得遇。

阮籍的狷狂癡態、朦朧的詩篇、如履薄冰的處境以及對心理平衡的艱難追求都能在《紅樓夢》中找得到影子。林黛玉對賈寶玉的那些崇尚自然、追求個性自由的表現默然相契,從不勸他去投身舉業,走仕途經濟的封建道路,無不透露出曹雪芹的思想。

阮籍和林妹妹大約真是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吧。阮籍住在竹林,林黛玉也愛竹,她的別名為瀟湘妃子。

然而小消我竊以為,阮籍不像寧折不曲的竹,而像一棵牆頭草。一顆能感知勁風的牆頭草。

因為他會適時的根據形勢低頭,從而平順的過完了一生。

要知道,牆頭草也有根。

阮籍的慧根就在黑白分明的眼睛裏。

用青眼清醒地欣賞著正義,用白眼佯醉地俯看天下。

他不言不語地對天下的醜惡做著消極的反抗。

消極的反抗也是一種反抗。

或許,阮籍更像是一棵生長在牆頭的絳株草,在亂世中搖曳生姿,搖曳出心中的一片清明。生長出一副悠然的姿態。

這樣的草,在魏晉時期,是足以媲美任何一朵靈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