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鬥(1 / 1)

南北兩道嶺,中間主河溝隻有幾十米寬。夾著五六個村子。

上莊與下莊原本是一個村。相差也就一裏路,解放後村分開了,地分不開,幾道溝裏有上莊地也有下莊地。

下莊背靠北嶺,緊靠的那座山叫老虎頭,對麵南山叫馬鞍山。

這下莊便有些風水,說靠虎對龍,當初差些將村名改作龍虎村。

上莊人不服氣,說馬算不得龍,便向上麵反映下莊有嚴重的封建思想。

上麵自然不答應。

我家在下莊,爺爺那時是幹部,便改名民主村,上麵就批準了。

可是老百姓叫慣了舊村名,民主村也就沒叫起來,還是叫下莊。

上莊人出的最大官是我老舅,也就是姥姥的哥哥,是個老紅軍,紅軍東渡時跟去延安的,解放時就是縣委書記了。

下莊人最大官的是我一位本家伯伯,後來做到軍分區司令,還有一個本家爺爺,解放後做了地委專員。

兩下裏不分高低。

七幾年還是掙工分時候,上下莊較著勁,這一年下莊一個工分三毛錢,上莊兩毛多,於是下莊人便揚眉吐氣一年。

那時縣城邊有一個村子工分到了一塊兩毛錢,同一個公社也有大隊到了五毛錢。

下莊人不管,隻要壓住上莊就行了。

上莊人連續幾年便找原因。

這北山嶺整個像一隻臥虎,虎口便對著下莊,屁股對著上莊。下莊人便說那老虎吃下莊,屙給上莊,下莊人吃虧了。

可也巧,兩村之間靠下莊溝口有塊巨石,長有兩丈。像極了一隻烏龜,頭對上莊,屁股對下莊。

於是兩下扯平了。

上莊人說這烏龜太能吃,比那老虎吃得厲害,所以上莊不如下莊。

到了八幾年修路,上莊人好容易等著機會,趁夜裏悄悄將那大龜炸了。

下莊人生了氣,便糾集了幾十條漢子,要找上莊麻煩。

上莊人口隻有下莊一半,看來要吃虧,急忙找鄉上調解。

鄉上人就講:“七幾年修水渠,你下莊一路修到老虎頭,早已經將老虎口炸壞了,所以這幾年隻看見你下莊小孩考上大學,上莊就不行。現在才是扯平了。”

下莊人聽了,氣就平了。

上莊大多一個姓,下莊也就兩個姓,三個姓各有百把口人,聯姻了幾百年,大家都是親戚。

所以事情也就算了。

兩下裏還是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