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上呼吸道感染。春季呼吸道較薄弱,尤其是兒童免疫力差,細菌、病毒等經過鼻腔和咽喉很容易進入到人體,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發炎。感冒時,一般會出現咳嗽的症狀。在門診,記者聽到咳嗽聲此起彼伏,很多人摘下口罩,手拿保溫杯,不停地喝水。都是嗓子先幹癢腫痛,繼而出現流涕、頭疼、發燒等症狀。如果症狀較重並出現發熱現象,可以查血常規等,看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再對症治療,不要盲目吃藥。
二是支氣管炎。多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發展而來,痰多或呈膿性表明是繼發細菌感染。發病較急,起初多為幹咳,而後出現久咳、咳痰等,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
三是肺部疾病。由細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引發。通常會有幹咳、氣促,繼而可出現咳出白色粘液痰或帶血絲痰,並伴隨高熱等症狀。
四是冷空氣刺激引起。尤其孩子在室內溫暖的環境下較長,過度到室外寒冷的環境裏,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不適等症狀,從而引發咳嗽。
五是過敏性咳嗽。由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多見於粉塵過敏、春季花粉過敏等。
另外過敏性鼻炎患者,鼻子不通暢,就會用嘴巴呼吸,而春天的粉塵、風沙,同樣會讓嗓子過敏。專家介紹,鼻炎患者鼻涕倒流的症狀也會引發咽部不適。此時,醫生會給患者加開些抗過敏藥物。
■防治措施:
1.天氣漸暖,因過敏性鼻炎“鬧嗓子”的人會越來越多,出門戴口罩、避開草木是明智的選擇。
2.平時要多喝水,多吃點下火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
3.喝點金銀花、胖大海泡的水都是挺好的。
4.也可喝點喝點簡單的綠茶加冰糖,便利又有效。
如果出現“鬧嗓子”狀況,應及時去耳鼻喉科就診。
口腔:病從口入
王女士說她最近總是舌根潰瘍,經常反複發作,這是怎麼回事,使她都沒法吃東西,頑固得讓人抓狂。那種讓人說不出話、吃不下飯的折磨實在讓人“難忘”。
口腔潰瘍雖不是什麼大問題,可疼起來真要命,潰瘍還會反複出現。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因為生活不規律,熬夜、疲勞,都容易導致體內脾胃濕熱,引發口腔潰瘍。如果口腔潰瘍反複發作,就要去醫院就診了。去綜合醫院找口腔內科就行,去口腔醫院找口腔黏膜科更對症,也可在醫生建議下,去消化內科看看。頻發口腔潰瘍與胃潰瘍、消化道潰瘍有關,可做胃鏡排查。
■防治措施:
1.口腔潰瘍的自我護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塗抹法,直接作用在口腔潰瘍表麵。可以將生大蒜貼片貼在潰瘍處來止疼,也可以將維生素B2粉末塗抹在潰瘍處促進愈合,或者塗抹一些蜂蜜。
2.早晚用淡鹽水來漱口,也能起到消炎作用。
3.除了直接塗抹藥物外,吃綠豆水煮荷包蛋,也能幫助緩解病情。
4.如果潰瘍隻是身體免疫力低下所致,可以嚐試中醫調理。
耳朵:治耳鳴重在心理效應
王先生在成都某單位工作,趁最近放假回了趟太原,可回來沒幾天突然出現耳朵嗡嗡響的症狀,一天到晚沒有間歇性,對生活和工作都產生嚴重影響。尤其是到了晚上,夜深人靜,耳鳴聲音會格外地響,怎麼也無法入睡,特別痛苦。
一些讀者朋友也常常會有“就好像整天有隻蒼蠅,嗡……嗡……飛到你耳朵裏麵”,讓人感覺特別難受。這就是耳鳴。
專家介紹,耳鳴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覺,能與雜音和噪音區別,後者檢查者能聽到,患者也常能聽到,耳鳴有他覺性耳鳴及自覺性耳鳴兩類。
他覺性耳鳴,除了患者本身聽得到,他人也可用儀器甚至於用耳朵即可聽到患者主訴之耳鳴聲。這一類比例較少,他覺性耳鳴常見病因有血管性疾病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與肌肉性疾病(耳附近肌肉)所造成的痙攣性耳鳴。
自覺性耳鳴患者較多,耳鳴聲僅患者聽得到,他人聽不到。造成此症狀的原因很多,隻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地方出現不正常即可產生此種耳鳴,包括外耳疾病、中耳疾病 、內耳疾病、聽神經及聽神經傳導路徑疾病,如聽神經瘤、腦幹血管硬化等、大腦皮質疾病等皆可產生自覺性耳鳴。
追究產生耳鳴的原因,除少數器質性病變或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導致的之外,心理因素占了大部分。大部分耳鳴患者,做了很多檢查,吃了很多藥物,找不到病因,也看不到效果引起焦慮反而加重了耳鳴。
■防治措施:
1.治療耳鳴有個“第一次”效應,即耳鳴對人的影響是否嚴重,與第一次發生耳鳴時的應對心態密切相關。患者把耳鳴當朋友,而不再是敵人,耳鳴就好了一大半了。
2.治療耳鳴的重要原則是“不把它當回事”,專家們認為,試圖讓自己不想它,把耳鳴當成自己的呼吸聲、心跳聲,或者是伴侶睡覺時的打鼾聲,如此一來,耳鳴影響就會減至最小。
3.如果難以做到,可采用“聲音療法”,用患者喜歡的聲音(如收音機、舒緩的音樂等),並定時、調小音量,讓這種聲音減小耳鳴對患者的影響。
本刊提醒:耳鳴患者千萬不要輕信小廣告小偏方,建議去綜合醫院的耳鼻喉科掛號谘詢。
皮膚:春天皮膚過敏怎麼辦?
年過40的方女士皮膚白裏透紅,粉嫩細潔。但每當春天來臨時她就為肌膚的過敏發愁,肌膚會發幹、瘙癢、脫皮、起紅斑,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這讓她特別苦惱。
隨著氣溫回暖,記者了解到皮膚科門診中,過敏性皮膚病的患者漸漸多了起來,多見蕁麻疹、日光性皮炎。醫生建議出現過敏症狀後,要立即停用任何化妝品,對皮膚進行觀察和保養護理。在此期間,不要用太熱的水洗臉,以避免刺激皮膚,同時注意防曬;禁食刺激性食物,限製多脂肪、多糖飲食,忌酒類和海鮮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春季是易發病季節,要注意保持臉部皮膚的清潔衛生,外出回家後要立即洗臉,把皮膚上的灰塵和雜質清洗幹淨。
春季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有四種:
一是花粉症:大自然中有些植物的葉莖花果等對人的皮膚有過敏反應或刺激作用。如果無意中接觸了它們,輕者裸露部位有癢或者灼燒感,局部出現紅斑,顏色為淡紅色至鮮紅色,稍有水腫,或有針尖大小的丘疹密集,重者紅斑腫脹明顯,出現水皰。
二是日光性皮炎:又稱“桃花癬”。春季陽光中的紫外線比較強,是日光性皮炎的多發季節,臨床表現為脫皮、瘙癢、幹疼等,還有的出現紅斑。另外,根據臨床研究發現,某些野菜也可誘發和加重此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