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興趣著手呢(1 / 1)

4--6歲幼兒的科學喂養 該為上學作準備了

孩子從幼兒園到入小學,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由於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必須承擔的學習課目,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小學後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因此,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很重要。家長應該為孩子順利地向小學過渡作好一切準備。

1.心理上的準備

孩子在幼兒園裏以“遊戲”為主,進入小學後以“學習”為主(上午4節課,下午2節課)。孩子要突然由“動”轉為“靜”,確實很難一下子適應。主要的是學習上負擔,要認、讀漢語拚音,識字、背課文,學算術,有的孩子會感到沒興趣,負擔重。為了使孩子能較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家長應該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製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也可帶他到附近小學去參觀一下,使他對學校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對學校產生向往感和愉快感,從心理上作好入學的準備。

2.學習習慣準備

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的活動和遊戲時間。先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麵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折紙、畫畫、捏泥等。特別是畫畫,既可以培養孩子“坐得住”,又為今後寫字打下基礎。通過繪畫,使孩子能熟練用筆,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後,再增加一些學習內容。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字、中文數字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10以內的算術題。漢語拚音基礎較好的父母,還可以適當教孩子學習漢語拚音。這樣,孩子進入小學後,不會有學習負擔過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鬆、愉快地完成。

3.獨立性的培養

幼兒園的孩子,生活上處處要依賴成人。而入小學後,情況一下子發生變化:放學後,跟著隊伍要自己過馬路回家;雙職工的孩子中午在校吃包飯,不僅沒有人喂,還要自己排隊取飯菜,洗飯盒;在校要自己整理書包,自己上廁所時不讓背帶掉入便池裏……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養和逐步過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時,每天讓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飯和穿脫衣褲一定要讓他自己來。帶孩子外出時,告訴他不要亂竄馬路,過馬路一定要遵照“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並要走橫道線,教會他看清來往車輛(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護下獨自學會過馬路。

在生活習慣上也要改變一下,讓孩子按照學校作息製度起床、睡眠和吃飯,不致於進小學後突然變得消瘦和疲憊不堪。早晨起得早,早餐要吃耐饑和富有蛋白質的食品,讓孩子一頓吃飽,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食,中午準時開飯。午睡從少睡一點逐步過渡到不睡午覺。晚上早一些睡覺,少看電視。還可以教會孩子認識鍾點,使他養成時間概念,學會掌握時間,以後上學不致於遲到。

4.物質上的準備

主要是準備好必要的文具用品和運動衣褲、運動鞋等,一切用品以舒適、簡單、美觀、大方為主。過於花錢的東西,孩子弄丟弄壞很可惜,複雜的用品孩子不會用,為時過早。也不一定完全要買新的,家裏有舊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對物質的追求。

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問題,長期來一直是一個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許多孩子在入學後第一學期就出現“困難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讓孩子作好充分準備,盡量避免出現“困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