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說實話,每當完成一部書稿要寫序言和後記時,我就遲遲動不了筆,總覺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此刻,我就在思考該怎麼寫這本書的後記。
記得,我出第一本書《一樹花開》時,序言和後記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千字,字裏行間滿是興奮喜悅和感激,這與女人生孩子,男人當上爸時的心情不差毫厘。確實,喜歡寫字的人都把書當作自己的孩子,從第一個字開始碼起,一直累積成厚厚的一部書,像極了十月懷胎,期間所經曆的苦痛與歡樂隻有寫作者自己知道。所以,自己的“孩子”都值得珍愛,無論美與醜。我想,這點私心大家總會理解的吧。
《一樹花開》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因為是第一本,所以更具有意義。當時,我市還在新華書店舉行了新書首發式和簽售會,市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以及紙媒都做了相應的宣傳報道。《1063會客廳》主持人采訪我說:看黃老師的書時,我的眼前呈現的是個愛穿旗袍,婉約優雅的淑女形象。在你的書裏,充盈著浪漫感性的氣息,一草一物都能讓你感懷些許。黃老師,你覺得《一樹花開》這本書,你賦予它怎樣的一個個性標簽?我說: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下我給小書取《一樹花開》的用意。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中“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我特別喜歡。我還喜歡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所以,就選取了四個字“一樹花開”作為書的題目,以此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親朋好友的感恩,對真、善、美的追求。這是第一個用意。第二個用意,我想,若把生活當成一棵樹,把日子過成一棵會開花的樹,那該多美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看作是這棵樹上的一片葉子、一朵花,包括那些我們在俗世生活裏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是一朵朵芬芳的花。它們見證著我們的日月,令時光變得美好起來。第三個用意,我是用來寄寓自己寫作的。寫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就像一棵樹從生根、發芽、長葉、開花,一直到結果。當然,我的文學之路並不就此結束了,應該努力像一棵樹那樣,越長越茂盛,花開不斷。把這三層含義結合起來,就是我這本書的一個個性標簽了。
如今,回首再讀這番對話,我依然感慨。正是有了當年的承諾,我一直在寫作這條道路上努力著,跋涉著,從不後悔。繼而,也才有了我的第二本、第三本散文集《攜一縷陽光奔跑》《淡定從容,詩意優雅:做一個自有香氣的女子》。這兩本書都出版於2015年。個人覺得,相對於第一本書來講,這兩本書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文字上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第三本書出版時,我的三位好朋友,也是好老師接受了我市電視台記者的采訪,他們分別對我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文筆清新,是用心寫的,把日常生活中的親情也好、友情也好,寫得蠻到位的。能夠把自己的感情融進文字裏,不像一般的作家、作者隻為了寫作而寫作。還有一個是因為她是一個老師,所以啟發會更大一點,其實在寫她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好,還是她的生活群也好,是一個很認真的作家。(中信出版集團總經理施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