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話》中的性別歧視問題
文化藝術
作者:李徽
2012 年4 月《經濟學人》刊登了一篇名為The Anti-Grimm (《反格林童話》,筆者譯)的文章,文中表示“《格林童話》中具有代表性的50 個故事描繪了一群柔弱又不順從的女主人公,她們所犯的錯誤給自己帶來了嚴厲的懲罰。同時書中還有一大批值得關注的英雄男孩。近幾十年來的大量研究發現,這些故事所展現的19 世紀的社會環境竟與性別歧視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以致某些領銜的民俗學家告誡說:“千萬別將這些故事念給孩子聽。”哈佛大學學者Maria Tatar 認為:“……格林兄弟根據性別挑選童話的現象非常嚴重,格林兄弟偏好有著受害的美麗女主人公以及勇敢無畏的男主人公的故事。”
筆者閱讀《格林童話》後,感覺對於格林兄弟根據性別挑選童話故事的指責有失偏頗,並認為《格林童話》中存在著大批智慧勇敢的女主人公形象。本文選擇格林兄弟根據夏爾·佩羅編寫的《藍胡子》而改編的《菲徹爾的鳥》這篇故事,通過比較改編前後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一、對《藍胡子》的女性主義解讀
夏爾·佩羅的《藍胡子》故事情節如下:藍胡子家境富有,但他前幾任妻子的莫名失蹤使得他分外神秘。藍胡子憑借自己財富和不凡的談吐又娶了鄰村一貴族家的小女兒。藍胡子在一次外出前將家裏所有的鑰匙都交給了新婚妻子,告訴她除一間密室以外,她可以進入所有的房間。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妻子最終未能遵守藍胡子的告誡,打開了密室,並發現密室中擺放著被藍胡子殺死的前妻的屍體。妻子由於驚嚇在慌亂之中掉落了鑰匙使其沾染上血跡。妻子的行為被藍胡子發現,藍胡子決定殺死妻子,最終被妻子趕到的兩位哥哥殺死。
在這一版本的故事中,藍胡子的殺妻動機並不是出於自己的醜惡行徑被曝光,擔心自身會受到法律製裁,而是惱怒妻子受好奇心的驅使竟然違反了自己的告誡。故事後附有的一段後記同樣指責了女主人公的好奇心,目的是對當時的讀者進行道德訓誡。另外,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在切實掌握藍胡子醜惡行徑的證據時,表現出的不是揭露真相的決心,反而是對自己違反丈夫告誡的惶恐;在麵臨丈夫的死亡威脅時,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反抗,隻是一味求得丈夫的原諒與寬恕;在爭取求生的機會時,也是指望自己的兩位哥哥盡量趕到,從未指望通過自身力量來脫離險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則童話背後實際反映出的是當時社會對女性好奇心的壓製和以男性為中心的價值觀,對於女性的性別歧視顯露無遺。
二、《菲徹爾的鳥》與《藍胡子》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