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譚雲山(1898~1983),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院長。湖南省茶陵縣人,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加入毛澤東等創建的新民學會和文化書社。還為首組織了文學團體新文學社,編輯《新文學》周刊。1919年從一師畢業後,進入長沙船山學社從事學術研究。1924年遠赴南洋留學、謀職,輾轉新加坡、馬來西亞。他一麵以教學為生,就教於南洋華僑學校,一麵致力於寫作和學術研究,出任《華文日報》主筆。1927年,在新加坡結識了印度著名活動家、詩聖泰戈爾,兩人情投意合,書信往來頻頻,成為忘年之交。1928年9月3日,應泰戈爾邀請,他偕夫人抵達印度寂鄉,任教於泰戈爾創辦的印度國際大學,從此致力於傳播中國文化,並潛心佛學和印度文化的研究。他撰寫的《世界曆法與曆法革命》、《印度周遊記》、《印度叢談》、《印度六大佛教聖地圖誌》、《西藏見聞錄》等38種英文和10餘種中文長篇巨著,文筆流暢,飽含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化學術價值。1968年從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退休,享有終身名譽教授殊榮。1979年又被該校授予最高榮譽——文學博士。1983年2月12日在印度菩蒂伽耶住所病逝,終年85歲。
[176]譚中,譚雲山長子,1929年生於馬來西亞柔佛邦,1931年至1954年在中國長大,先後就讀於湖南湘鄉陶龕小學、蘭田長郡中學初中、國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高中及上海交通大學。1955年至印度,得國際大學學士(1957),德裏大學曆史碩士(1962)、博士(1971)。現在旅居美國芝加哥。
[177]“撞客”一詞最早是在《紅樓夢》裏見到的。《紅樓夢》第二五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兒孫康寧,再無撞客邪祟之災。”《紅樓夢》第一〇二回:“前日母親往西府去,回來是穿著園子裏走過來的。一到了家,就身上發燒,別是撞客著了罷。”
[178]季羨林說:我小的時候,我們街上住著一個窮人,大家都喊他“地方”,有學問的人說,這就等於漢朝的亭長。每逢年節的早上,我們的大門剛一開,就會看到他笑嘻嘻地一手提了一隻雞,一手提了兩瓶酒,跨進大門來。雞咯咯地大吵大嚷,酒瓶上的紅簽紅得眩人眼睛。他嘴裏卻喊著:“給老爺太太送禮來了。”於是我嬸母就立刻拿出幾毛錢來交給老媽子送出去。這“地方”接了錢,並不像一般送禮的一樣,還要努力鬥爭,卻仍舊提了雞和瓶子笑嘻嘻地走到另一家去喊去了。這景象我一年至少見三次,後來也就不以為奇了。但有一年的某一個節日的清晨,卻見這位地方愁容滿麵地跨進我們的大門,嘴裏不喊“給老爺太太送禮來了”,卻拉了我們的老媽子交頭接耳說了一大篇,後來終於放聲大罵起來,老媽子進去告訴了我嬸母,仍然是拿了幾毛錢送出來。這地方道了聲謝,出了大門,老遠還聽到他的罵聲。後來老媽子告訴我,他的雞是自己養了預備下蛋的,每逢過年過節,就暫且委屈它一下,被縛了雙足倒提著陪他出來逛大街。玻璃瓶子裏裝的隻是水,外麵紅簽是向鋪子裏借用的。“地方”送禮,在我們那裏誰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從來沒有收的。他跑過一天,衣袋塞滿了鈔票才回來,把瓶子裏的水倒出來,把雞放開。它在一整天“陪綁”之餘,還忘不了替他下一個蛋。但今年這“地方”倒運,向第一家送禮,就遇到一家才搬來的外省人。他們竟老實不客氣地把禮物收下了。這怎能不讓這“地方”憤憤呢?他並不是怕瓶子裏的涼水給他泄露真相,心痛的還是那隻雞。
[179]葉丁易(1913~1954),筆名丁易。安徽桐城人。九三學社成員,中共黨員。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曆任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學校、西北師範學院、東北大學、北平師範學院副教授,社會大學新聞係主任,《民主報》總編輯,華北大學中國語文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全國政協候補代表。20世紀3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過渡》,雜文集《丁易雜文》,中篇小說《雛鷹》,中篇報告文學《戰鬥的朝鮮後方》,論著《中國新文學史論》、《中國文學與中國社會》、《中國現代文學史略》、《明代特務政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