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驕子——許海峰(1 / 3)

中華民族的驕子——許海峰

1984年7月29日上午,洛杉磯奧運會的帷幕剛剛拉開,中國射擊健兒許海峰象一尊花崗岩雕像站立在普拉多射擊場上。11時10分,他用那清脆的槍聲,奪得了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打破了中國在奧運會上的紀錄!

許海峰,是中華民族第一個雪恥的驕子。在五十二年前,中國第一次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地點也是洛杉磯。當時我國隻有一名運動員參加,就是短跑名將劉長春。由於漂洋過海,長途跋涉,未得休息,在預賽中便被淘汰了。當時的美國報紙曾諷刺說:“隨著劉長春失敗,整個中國也失敗了。”如今,許海峰在這曾以“零蛋”記錄嘲諷過我國前輩運動員的名城,用他那“砰砰”的震鳴,為我中華民族洗雪了昔日“東亞病夫”之恥,奪得了世人豔羨的殊榮。從此,中國將傲然屹立在世界體壇之上!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以和平和友誼的象征來到人世間的。如今的奧林匹克旗幟,白底無邊,中間為五個套連著的環,自左至右顏色為藍、黃、黑、綠、紅,它是象征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這是人類所共同的追求啊!所以奧運盛會持久地一代又一代、一屆又一屆流傳著,而且參加比賽的國家和運動員也越來越多。成了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體育賽會。然而,現代奧運會從1896年開始,在漫長的近百年的曆史中,在二十二屆世界矚目的體育盛會金牌獲得者的名冊上,還從來沒有寫上過中國人的名字。已經發出的兩千五百多枚金牌,沒有一枚光顧過炎黃子孫。新中國誕生之前,雖然也有一些仁人誌士,曾經發奮要叩開奧運會金牌的大門,然而,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給予他們的隻有辛酸和屈辱:經費、器械、訓練……都無法與列強匹敵。雖然也曾三次赴會參賽,次次均無力問鼎,隻好忍著一腔怨怒聽外國人那“東亞病夫”的嘲諷。多少有血性的體育健兒拍案而起,高呼著:奮起吧,創造了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古老中華!可是,祖國當時正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災難之中……

中華民族忍受著這無情的屈辱,度過了多少無情的歲月!

1984年7月29日上午9時,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男子手槍慢射比賽,在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展開,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十五名射壇上的名將高手,一字兒排開,隨著“砰、砰、砰……”密集的槍聲,頓時硝煙彌漫。

40號靶位上黑頭發、黃皮膚的83號射手,身穿紅色運動衣、藍色運動褲,紫紅的麵孔上一副憨厚的神態,濃眉下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閃著智慧的光彩。他,就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射擊選手許海峰。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少注意。記者、觀眾的視線,大都集中注視著瑞典的拉羅格納·斯卡納克爾,他是大名鼎鼎的慕尼黑奧運會和世界射擊錦標賽的金牌得主。是風雲際會的國際射壇上的顯赫人物。記者的照相機、錄像機都架在了他的背後。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砰砰”槍聲,報告出運動員的成績,觀眾和記者,紛紛擁擠到了40號靶位的後麵,因為打完了前五組,許海峰的總環數,已經超過了所有參賽的選手。

這時,觀眾和記者的目光已從瑞典選手斯卡納克爾轉移到了許海峰身上,他們在40號靶位後邊築起了一道厚厚的人牆。“砰砰”的槍聲,“哢嚓哢嚓”的拍照聲和“嗡嗡”的詢問、讚歎聲,混成一片,頓時增加了射擊場上的緊張氣氛。裁判員和監察員頻頻揮舞著小紅旗,製止著情緒激動的觀眾,但隨著比賽緊張的進行,聲音依然有增無減,或許是裁判怕觀眾不懂得搖晃小紅旗是什麼意思吧,又特地在一麵牌子上寫下了“安靜”的字樣。

隻剩下這最後一組了,眼看著大局已定。誰知好事多磨,平地起風波。許海峰的第四發子彈打了個8環,第五發,又是一個8環。觀眾和記者突然安靜了下來。冠軍之爭往往是上下一環定乾坤哪,甚至環數相等,隻好以10環數的多寡取決冠、亞軍的名次。兩槍連失4環,形勢嚴峻。許海峰警覺了,他放下槍,背朝觀眾,坐在椅子上,用雙手輕輕地托著頭,象是在沉思,又象是在閉目養神。他意識到,剛才由於求勝心切,打得不夠冷靜。這時,他在做著“心理調整”。他要努力排除一切雜念,集中思緒,讓射擊動作要領“統治”整個身心。這以後,許海峰雖然接連打了兩個9環、兩個10環。然而,擁有雄厚實力的斯卡納克爾,畢竟是射壇名宿,寶刀不老,1環1環地咬得很緊,剩下最後一槍時,他比許海峰僅僅落後1環了。

頓時,普拉多射擊場上被一層緊張的氣氛籠罩。熱情的觀眾、眾多的記者,都屏氣息聲,緊張地注視著許海峰這最後一槍。中國射擊隊的總教練張福,臉上顯出少有的嚴肅神色。此時,年過古稀的國家體委顧問黃中,無法抑製自己狂跳的心髒,不得不悄然離開射擊場,躲到休息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