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無自我”心理療法是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所以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目前西醫都把心理疾病歸到精神疾病的範疇,其實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有著本質的不同。
何謂心理疾病?每當提到病時,人們總是自然地聯想到感染細菌、病毒,或器官組織出現病變,如果身上出現痛苦和不適,就認為有了“病”。其實病有兩種:一種確實是身體器官組織的病變所致,稱為軀體疾病或身體疾病;另一種是心理因素所致,稱為心理疾病,雖然與軀體疾病一樣表現為身體痛苦、不適,但其實身體一點“病”也沒有。打個簡單的比方,被老虎咬到時,身體損傷,流血,疼痛,死亡,這些屬於身體疾病。因為被老虎咬傷,身體上出現了病變,症狀是由身體的病變所致。假如沒被老虎咬到,極度的恐懼同樣讓人劇烈心跳,麵色蒼白,大汗淋漓,手足冰冷,遺尿,癱瘓,死亡,這就屬於心理疾病。因為身體上沒有病變,症狀都是由恐懼這種心理因素造成的。老虎是外因,怕是內因。又如同樣是半身不遂,由腦血管病變導致的半身不遂屬軀體疾病,但小品《賣拐》裏的半身不遂就是心理疾病,雖然腿瘸是真,但腿一點病也沒有。怕得心髒病就會感覺心悸胸悶,怕得乙肝就會感覺肝區隱痛,長期情緒不佳,總感身體虛弱疲乏,查也查不出,治也治不好,好好歹歹,反反複複,這都屬心理疾病。
可見軀體疾病是身體上確有病變,心理疾病隻是由心理因素導致的一種病感,即隻有病的感覺,沒有病的事實,感覺有病,查無實據。軀體疾病確有軀體病變,恢複較難,心理疾病沒有軀體病變,恢複迅速。被老虎咬傷,恢複至少兩周。被老虎嚇癱,隻要老虎走了,症狀就會立刻消失。但如果心理因素持續不消,心理疾病也就不能消除。老虎老不離開,癱瘓就難以消除。但能看見的老虎不會不離開,看不見卻能感覺到的“鬼”,能感覺到卻查不出的“病”,卻很難離開。因而世界上雖有老虎,但沒人終身怕虎,世界上雖沒有鬼,但終身怕鬼者屢見不鮮,長期被看不見、抓不著的“病”困擾者又何止千萬。因消除心理因素比消除軀體因素難上加難,治愈心理疾病反比軀體疾病難上加難。
有人會問:心理因素對人能有多大傷害?其實心理因素對人的傷害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有時甚至比軀體因素的傷害還要強大得多。
嵇康的《嵇中散集·養生論》說:“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衝冠。”意思是說,服藥發汗未必有用,而突然而來的羞愧驚慌,頓時就會使人大汗淋漓。一個早上不吃飯,則饑腸轆轆,但曾子喪父,過度悲傷,七天不食也不覺饑餓。無事閑坐,不到半夜就困倦不堪,若心裏有事,心存深憂,則徹夜不眠。用梳子使勁梳頭,難使頭發豎立,喝烈性酒,半天才能臉紅,若勃然大怒,頓時怒發衝冠,麵紅耳赤。確實,當頭一棒,未必能把人一下打死,突然受到驚嚇,卻能把人當場嚇死,暴怒、生氣能把人一下氣死,說明生氣和驚嚇等心理因素勝過當頭一棒,若長期恐懼、焦急、憂愁、生氣、悲傷,對身體的傷害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