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探索與爭鳴
作者:鄭毅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針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大學體育教育,對當代大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 大學體育教育 心理健康 教育
學校體育既不能用體育中德育代替體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體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取代體育中德育[4]。體育教學在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態,排除心理困擾,糾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礙,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品質等方麵,具有特殊作用,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工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對新環境產生適應障礙
一些大學生在中學裏是佼佼者,成功和表揚在其心目中根深蒂固,由於環境的變遷,心理上的期望值與現實產生的反差,容易引起心理障礙。
(二)學習帶來的壓力
進入大學後,一些學生由於各地教育水平有差距或是沒有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而導致成績不佳,從而帶來考試恐懼症、自信心下降等一係列心理健康問題。
(三)對現實社會缺乏認知
大學生在人格和心智逐漸獨立後,生活和經濟上卻得不到完全的獨立,他們對自己普遍存在著比較高的期望。當現實與理想的期望值達不到統一,往往容易發生心理健康問題。
(四)情感問題帶來的壓力
大學生由於心理上不夠成熟,經驗不足,閱曆淺,往往在感情問題上缺少嚴肅性,而多盲目性,很容易進入感情誤區而無法自拔,最終導致心理衝突和情緒不穩,甚至行為異常等心理健康問題。
(五)家庭和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單親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環境的負麵影響形成的虛榮、攀比、歧視和自卑,是引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對體育與心理健康的認識
作為大學體育教師,應該清楚的意識到當今市場經濟體製的社會,大學生因心理壓力而訊在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的比率為16%-25%[1],如果此時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會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致使部分大學生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理行為。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體育中的特殊意義和作用,在學校體育中不能隻重視對學生生理方麵的健康教育,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對人體的影響。體育活動可對消除大學生心理中的抑鬱、焦慮、急躁、敵對恐慌、偏執等情緒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中重要組成部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現代大學體育教學中才更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體育教學在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態,排除心理困擾,糾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礙,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品質等方麵,具有特殊作用,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工具。
三、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體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體育教育的改革,必須和健康教育、與個人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這給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體育教師是教學活動中教的主體,由於大多體育教師在高校讀書期間也沒有受到專門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工作後也沒有參加過心理健康課程的培訓,所講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都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對此類知識的需求。同時體育教師不僅承擔著教學和科研的繁重任務,而且單位、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麵的壓力和誘惑,在不同程度的鞭策和感染,如果體育教師不樹立正確的認識和具備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擁有不健康心理的體育教師難免在教學和生活中,讓自己不健康的心理產生的觀念和認識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才能使學生不斷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