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比賽是平等的競技,最後要決出勝負,所以必須在完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角逐。為了維護這種平等原則,辯論比賽都按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進行。比賽雙方人數要對等,常見的有3:3、4:4、5:5的辯賽陣容,雙方各有一人為主辯,餘者為助辯。辯論可分為初辯(規則辯論)和複辯(自由辯論)兩個階段。初辯時,先由一正、一反的主辯發言,然後再按一正、一反的順序,雙方的第一助辯、第二助辯依次進行定時的對等發言。一般說來,這一階段,雙方主辯的發言多為闡發自己一方的立場和觀點,以後雙方助辯的輪流依次發言,則是對己方立場觀點的分析論證,或辯駁對方觀點。雙方所有辯者經過一輪發言後,就進入了複辯階段。這一階段,首先由反方主辯發言,後由正方主辯發言,雙方又一反一正交替發言,主要是相互駁斥對方的發言,同時也進一步為自己的觀點辯護。複辯時,雙方辯論進入激烈的正麵交鋒,彼此都竭盡全力施展辯才,發揮技巧。由於複辯對最後的勝負至關重要,雙方都很重視這一階段的對策。複辯結束後,一般由評判人員進行評議,有時觀眾也可當場評議,最後由主持人宣布勝負結果。評判員的記分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綜合評出總分;另一種是分項給分,如辯者的審題、論據、推理、辯駁、語言、思維、情態、角色配合等分項評判,求出總分,以決戰果。
參加辯論比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準備
辯論比賽是集體辯論活動,每一個參賽辯者個人的素質與能力高低固然重要,整體配合的好壞對決定勝負更加重要。所以,參賽的各方辯者都必須做好充分的賽前準備。這主要有:
(1)配備本方陣容
確定領隊、教練,挑選隊員,任定主辯、助辯,決定發言的先後順序,以及預備隊員人選。配備力量一定要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2)搜集、整理、分析辯論材料,撰寫辯論稿
搜集的材料,要有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多多益善,以備用時可以得心應手地進行選擇。而且搜集材料必須真實可信、典型新穎、針對性強,這樣的材料用之於辯論,必然會生動誘人,具有說服力。在搜集、選擇的基礎上,對材料還應鑒別分類,有條件的可以編成卡片,以備辯論使用。撰寫辯論稿,要注意條理與層次,篇幅不宜過長(因受時間限製),要盡量口語化,通俗易懂。
(3)製定對策
賽前要充分估計多種情況的發生,並設計相應的立論和駁論,製訂進攻和防守的戰略戰術。估計情況,要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了解、掌握雙方的強弱、長短、優劣等條件,多考慮幾種可能性,做到知己知彼。製定對策,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己方之長,攻對方之短,力求主動,爭操勝券。
(4)模擬演習
這是賽前訓練,模擬賽場實況進行演習。這既可以鍛煉和檢驗參賽辯者的才能和技巧發揮水平,提高賽場的適應能力,還可以檢驗全體辯者相互協作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
2.密切配合
參賽雙方的總體發言和每一個辯者的發言均受到比賽程序的嚴格控製,都有一定的次序和時間限製。所以,大家必須分工協作,密切配合。不僅要注意發言內容的相互補充、呼應,使每一位辯者的發言都成為己方總體發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發言情態、語調等方麵也要保持一致,為己方總體發言構成一定的賽場氣氛與效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去爭取勝利。
3.嚴格遵守賽場紀律
辯論比賽,是辯者個人和辯方集體的才能智慧的競賽,這些才能和智慧的表現均處在一定的比賽程序的限製之中,倘若背離或破壞了比賽程序,也就無法表現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嚴格遵守賽場紀律,也是爭取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
設計辯題的藝術
並不是所有的題目都能引起辯論,隻有當這個題目具有成為辯論客體的基本特征時,它才能成為辯題。辯題也就是辯論客體,應該有這樣兩個基本特征:
1.值辯性
即這個題目要有辯論價值。一般說來,有值辯性的辯題,都是對社會、對人生、對事業有益的問題。或者說,無論什麼類型的辯論,都有認識和教育作用,都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
有值辯性的辯題,大致可以歸納為這樣一些類型:
重大意義型辯題。這類辯題內容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凡有關製訂重大方針政策的辯論,至關重要的外交、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的談判也屬此類型。這類辯題所引發的結果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國計民生的安危興衰。
專業型辯題。這類辯題內容涉及某學科的專門知識。學術爭鳴、論文答辯、法庭辯論都屬此類型。有一些對專業知識要求較強的辯論比賽也采用專業型辯題,如1986年亞洲大學生辯論會複賽的辯題是“貿易保護主義可以抑製”,它就要求參賽辯者必須具有一定的國際貿易方麵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觀眾(受體)也應有較高層次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專業知識,方能欣賞這樣的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