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鄧陽最擔心的不是敵人大量的建造裝備火箭彈武器,而是擔心他們通過逆向推理研發出導彈這樣的東西,雖然敵人的工業能力並不如獨立軍,但是這種武器的存在也給獨立軍帶來不小的威脅。
一個個玻璃萎亞的軍人被死死的壓製在戰壕之中,幾乎沒有絲毫的辦法抬起頭來,在他們的麵前,獨立軍的火力和炮火攻擊完全讓他們在防禦戰的時候沒有了任何的防禦能力,麵對這樣的猛烈襲擊,不管這些玻璃萎亞人怎麼想要進行反擊,但是任何冒出頭的人全部被密集的火力擊斃。
這是大軍團的作戰,不是當初獨立軍在和敵人那種小規模的戰鬥,在數十萬人的戰場上,機槍的數量是海量的,尤其是對於獨立軍這樣一火力為主要依仗的軍隊,在他們看來戰爭就是火力的比拚,戰爭就是以炮火和彈藥量來作為衡量的標準,隻要能夠在火力上碾壓敵人,那麼對方將不能夠對己方造成任何的影響。
自從鄧陽成立獨立軍一來,不管任何的戰爭,他都極力的避免自己一方的部隊處於下風地位,盡可能的在局部的戰鬥之中集中自己最強大的火力優勢,利用自己的火力優勢將敵人擊潰殲滅掉,而獨立軍在之後的戰爭之中也完全使用著這樣的戰爭方式,力求減少自己一方的傷亡損失,哪怕是因此浪費更多的彈藥。
獨立軍將士兵的生命完全放在了物資之上,對於鄧陽和獨立軍的高層來說,戰爭的勝負不在於一兩個士兵的犧牲,十個百個甚至一千一萬個士兵的傷亡,都無法換取勝利的天枰向自己進行傾斜,除非一場戰鬥對於整個戰爭的形式來說有著巨大的影響的時候,獨立軍才會真正的和敵人拚死搏鬥到最後,否則盡量都是以保存自己實力為主,因為在鄧陽的思想之中,隻有保住了自己部隊士兵的生命,才能夠在將來給敵人更大的殺傷,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是一場短期的戰爭,即便是和敵人的戰爭都是要非常事件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一時的勝負和敵人進行拚死搏殺,所以在工業基礎打造起來之後,獨立軍的部隊大量的裝備通用機槍這樣的自動武器,數十萬人的戰場上獨立軍足足有著上萬挺的通用機槍,而在附屬的其他聯軍手中最少也有著輕重機槍一兩萬挺,此時作為主攻的獨立軍部隊幾乎集結了所有的輕重機槍火力,為的就是給敵人造成恐怖無比的殺傷,和強大的火力壓製效果。
在部隊的最前方,一個個穿著白黃相間帶著迷彩頭盔的士兵快速的彎腰潛艇,他們的手中抱著的不是以往常見的步槍,而是新式的衝鋒步槍,也正是有著這樣武器在手中,所以他們並不畏懼對方的戰壕,強大的火力能夠讓他們幾乎擊斃所有自己麵前的敵人。
當獨立軍的部隊在機槍火炮和火箭筒的支援掩護下快速突進的時候,玻璃萎亞的軍隊也將自己的子彈退出,隨後準備好刺刀,在他們看來,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是進行白刃戰的時候了,不管東西方,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就是白刃戰的時候了,就是雙方的士兵刺刀見紅的時候了,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夠彼此進行麵對凶殘的拚搏,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夠丟掉彼此之間的火力差距。
然而即便是這樣在這些玻璃萎亞部隊的內心之中也有著深深的驚恐,因為從這場戰鬥之中他們看到了獨立軍強大的一麵,如此強大的力量幾乎不是他們能夠抵擋住的,小小的玻璃萎亞幾乎不可能抵擋住獨立軍的進攻,但是玻璃萎亞人也知道,這場戰爭也不是他們能夠選擇的,因為加在南華國和野牛國之間他們不得不進行選擇,可是在他們的內心之中野牛國人的影響力比獨立軍要大得多,所以他們才會選擇野牛國的一方,但是結果他們已經能夠猜測到了,這場戰爭注定將是獨立軍獲得勝利。
然而即便是這樣他們也會進行反抗,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反抗,那麼之後他們的祖國就會遭到占領,隻是當獨立軍的部隊真正衝進來之後,這些玻璃萎亞人才發現他們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當那些身上穿著精致的作戰服的獨立軍士兵動用手中的武器的時候,所有的聯盟軍隊才突然發現原來戰爭已經徹底改變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