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運送燃料的車隊也是需要消耗燃料的,同時也更容易遭到對方部隊的攻擊,如果為了運輸部隊派遣大量的部隊,這就等於在耗費自己的戰爭實力,導致其他方麵出現缺口,因此孤軍深入一直是從古到今的兵家大忌,敵人當時被鄧陽接連不斷的攻擊打昏了頭腦,再加上種花國報紙對獨立時代額宣傳讓敵人急切的想要將獨立師幹掉,將鄧陽抓住,又為了表現種花國部隊不是他們的對手,而向南進行攻擊,以此表示他們不但沒有被獨立師消弱,反而能夠攻占種花國更多的地方。
可是這種事情的後果現在也出現了,根據獨立師發來的電報,這段時間以來,獨立師以連營級部隊為主的襲擊多大數百次,主要集中在整個豫州被敵人占據的那七個縣,與此同時以團級部隊為主的攻堅部隊也觸動了四十多次,雖然隻攻下一座縣城,但是卻成功的消滅了敵人多大五千多人的部隊,搶奪了步槍四千多杆,輕重機槍三百多挺,同時還有山炮七門,迫擊炮六十三門,同時將敵人儲存於縣城的糧食和貴重金屬現大洋收繳了大量,還有那些敵人運送掠奪物品的車輛大多也都被獨立師截獲,緊緊一個來月的攻擊,獨立師奪回的黃金足有七噸,現大洋七百六十多萬,堪稱是一筆巨款。
不過想想也就明白了,敵人占據了安徽淮河以北的十三個縣,以及豫州東部七個縣,單單這二十縣被敵人搜刮的可能都不止七百六十萬,而糧食更是足以讓獨立師使用三年的時間,當然這些是單純的換算,獨立師和其他部隊不一樣,他們在攻擊之後進行撤退的時候,將那些地站區內的百姓也進行了撤離,按照鄧陽的想法一旦攻入敵人的占領區,那麼就立即疏散其內的百姓,不讓敵人有人力資源可以使用。
這種方法非常的額殘酷,因為這樣一來很多的老百姓將會失去自己的土地,尤其是那些地主,更是因此損失慘重,他們加重儲存的大量糧食被獨立師幾乎半強製的收購,價格雖然還算可以,但是略低於市場價,更加不能夠和他們發放的租子比。
然而麵臨獨立師不撤退即投敵的嚴苛法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這一項糧食的收入根本不計算在軍用糧食的範圍之內,在獨立師的編製中已經出現了民政部門,專門管理這些糧食,這些百姓跟隨部隊撤退之後,將會被部隊安排下向南進行撤退,撤入湖北,按照曆史上的時間,敵人想要打到湖北需要到三八年的年尾,也就是說鄧陽疏散的這些百姓能夠在燕冀開荒種植兩季的作物,如果敵人到來這些百姓將要繼續撤退,而強製收購來的糧食將作為儲備用梁和種子發放,在保證百姓的口糧的同時,也保證來年糧食的生產。
在其他義勇軍和地方不對看來,這種方式簡直是在奇怪不過了,因為那麼多的糧食在整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有了糧食就有了兵,有了兵你就是土霸王自然也就有了權力,而獨立師卻直接分發給百姓,這樣導致中央政府多次不滿。
在蔣光頭看來這就是在收買人心,如果不是獨立師和敵人作戰不要命,他甚至想要先解決了獨立師才行。
但是鄧陽現在的風頭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部隊隻是按照他的早就擬定好的作戰方針在行動,任何軍官都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鄧陽不需要他們不拿武器衝向敵人,但是卻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在民族內的責任,而獨立師的軍官層都是跟隨鄧陽打出來的老人,一個個死忠於鄧陽,加上巨大的榮耀和強大的武力,很難被別的勢力拉攏,即便有被拉攏的也會迅速被軍隊中的憲兵警衛部逮捕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