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亨安德森(3 / 3)

安德森本人的財富也因大油田的發現而迅速增加,他把這些財富逐次投資購買德州和新墨西哥州的牧場,其麵積總共超過100萬英畝,使他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土地擁有者。他為這些牧場起了一些美妙如畫的名字,如鑽石牧場、拉提戈、階梯、女人穀等。每到休假日,他都喜歡獨自一人在牧場騎馬,有時他會停下來跟他的雇員閑聊肉牛飼養計劃。

當然,安德森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能如他所願獲得成功,他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他曾在伊朗投資參與一個農牧計劃,但伊朗國王一被推翻,他的資金全部泡湯了。他也參加過巴西的一項農業投資計劃,但由於官僚作風、管理不善,以及油價低落,最終血本無歸。

此外,安德森還做過一樁不賺錢又不虧本的大買賣,那便是轟動世界的收購倫敦《觀察家報》之舉。1976年,安德森以1000萬美元收購了這家瀕臨倒閉的英國影響最大的報紙。他之所以肯花這筆巨款,是為了重新建立跟英國的關係,以便擴大他的石油業務。然而,5年後他又把該報以原價轉售給別人,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注意。這一買一賣兩樁交易都具有他的典型作風——秘密、果斷而又順利。至於為什麼他又秘密地將該報轉賣出去,他解釋道,因為英國報業管理法規和艦隊街的做法過於僵硬,使得報社無法將其工廠和設備現代化,經過努力依然看不出該報會有什麼前途。而出售報紙是一種非常敏感的事,不可以到處宣傳,也不可能事先告訴報社的任何人,因為報社內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如果報紙將要出售的打算一經透露,其破壞力比秘密賣掉要大得多。盡管這樁買賣沒有賺錢,但他從未後悔買過這張有名的報紙,畢竟經他努力這家報紙沒有倒閉。

在8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衝擊下,公司也麵臨了財務困難,甚至有傳言稱有人要收購大西洋公司。為此,安德森在1984年采取斷然措施,以迎接挑戰。他推出了一份內部結構重組計劃,大幅度精簡該公司的組織結構,職工總數從5.5萬人削減到2.5萬人。石油勘探及開發的計劃也予以外包或延擱,虧損的非石油類計劃則幹脆一筆勾銷。他甚至把位於洛杉磯的公司總部大廈賣掉,以幫助籌措資金,重新買回價值40億美元的大西洋沃野公司股票,從而避免了被收購的危險。而公司股票不跌反漲,其市值也因此在一年內升值30億美元。

僅僅一年,大酉洋沃野公司就已渡過難關,各項業務蒸蒸日上。它不僅穩穩地保持著美國第七大石油公司地位,而且向其它領域拓展,成為美國第十大工業公司。它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設備製造廠,其太陽能電池也行銷世界。它還設立了"國際環境及發展研究所"、"亞斯本人文研究所",每年的讚助費高達數百萬美元。

不過,安德森這隻"野貓"仍舊熱衷於探尋石油的行動。1982年,他與中國政府簽訂了在南海勘探石油的協議,協議規定,大西洋沃野公司勘探3500平方英裏的南海海域,如果發現石油,它將與中國政府分攤開發成本及收入。為此,安德森將在35年內,花費25億美元在南海探油。這是中國政府與西方大石油公司所簽的第一份勘探協議,而且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份合約。這位石油業的老"野貓"又在利用他那敏銳的直覺,但這次是否仍舊幸運,還需假以時日。

1986年初,年近70的羅伯·安德森宣布從大西洋公司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不過他依然是一名董事,他的全部股份和牧場也都保留著。人們都相信,這位神秘的石油大亨仍將是他所創辦的這家公司幕後的主導人物。

Tip:收藏+分享創業大王(四),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