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拿貸來的巨款,創辦了5個火藥工廠,其中田納西州的工廠是世界最大的無煙火藥工廠。
杜邦的預見太準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方麵使用的火藥,將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應的。隨著戰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賺進了4500萬美元的暴利。至此,龐大的杜邦帝國已經成形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推動下,美國的大老板們趁機大發戰爭財。由於威爾遜總統宣布美國保持中立,因而交戰雙方,不論是英、法、俄國一方,還是德國一方,都向美國各企業訂貨。除了火藥,參戰各國還大量采購軍用汽車和卡車;美國國內汽車需求量也直線上升。這時候,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即GM公司,它集合了別克、奧斯摩比和凱迪拉克三大汽車公司,由於迅猛地擴充發展,造成了資金短缺,職員的薪水都發不出來了。GM老板杜朗向銀行貸款,但華爾街各銀行受摩根商行控製,沒有他的指示,誰也不敢輕易貸款給杜朗。杜朗快要走投無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美國政府將鋼鐵列入戰爭物資範圍,規定對鋼鐵征收戰爭特別稅。製造汽車離不了鋼鐵,GM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準了時機,一下子買進了2500萬美元的GM股票。杜朗隻好把GM公司董事長的寶座,拱手讓給了杜邦。杜邦握有GM公司23%的股票。
杜邦接著又進軍染料行業。公司的技術人員用生產TNT火藥的副產品,作為生產化學染料的原料。杜邦公司還開發出入造橡膠和塗料。後來,又陸續開發出人造纖維、塑膠。
對於杜邦公司來說,1938年9月21日,真是個曆史性的大轉折點。全美國的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尼龍"的出現。由卡羅薩斯博士8年前開始研製的成果,終於從實驗室走向了市場。尼龍不負眾望,大受歡迎,出盡了風頭,連人造絲和人造纖維也被它取而代之。杜邦公司先把尼龍絲襪讓公司內的女秘書們試穿,然後投放市場。尼龍剛一上市,全美國各地女性看到廣告後,便蜂擁而至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銷售盛況空前。僅這一年,就賣出尼龍絲襪子6400萬雙。也就是這一年,獨占世界絲襪市場的日本人造絲襪被徹底地擊潰了。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時,杜邦已經69歲,退居二線,但他仍然參與公司重大決策。
為了戰爭的需要,德國和美國均秘密研製原子彈。流亡在美國的德國猶太人、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加速研製原子彈。總統批準了這項名叫"曼哈頓計劃"的項目,並且歸陸軍部領導。陸軍部把"曼哈頓計劃"全部交給了杜邦公司。陸軍部和杜邦公司簽訂的合同中,規定除成本外,利潤僅為1美元。
杜邦公司為了這項製造原子彈工程,將全體職工6萬人由東至西搬遷了4345公裏,到頭來卻僅僅索取1美元的利潤,實在奇怪。原來,杜邦公司是為了洗刷"借戰爭發橫財的軍火販子"這個醜名。不僅如此,杜邦考慮得更遠,公司可以借此網羅大批最優秀的科學家,戰後借這項專門技術可以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1945年8月6日,杜邦公司製造的鈾235原子彈投在了日本廣島;同年8月9日,美國人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鈈239原子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杜邦家族滲透到了美國政界。朝鮮戰爭時期杜魯門總統的國務卿艾奇遜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顧問;當時的司法部長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國防部長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連中央情報局長達列也曾在杜邦直屬的聯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長。
1954年4月5日,為杜邦帝國起著承前啟後作用的皮埃爾·杜邦與世長辭,享年85歲。
全美50個州,無論何處,無不受到杜邦家族的影響,至今依然。這絕不是誇張。杜邦複合企業大集團,就像一株巨大的根深葉茂的樹,其勢力範圍的分布,簡直就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杜邦集團下屬的企業,包括工業、鐵路、石油、航空、銀行、波音飛機製造、可口可樂、保險、軍工、化學、食品、電視、電腦……幾乎滲透到全美和全世界國民經濟的每個領域。有人形容杜邦集團是一株覆蓋世界的巨樹。它是控製美國的十大財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