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被立為太子以後,王宮左右女官齊向曹操夫人卞後致賀說:“將軍被封為太子,天下人全都高興,夫人應該把庫房裏的東西,全拿出來賞賜。”卞夫人說:“大王隻因曹丕年紀最大,所以定為合法繼承人,我隻能慶幸我免除了教導無方的責備,哪有什麼理由高興賞賜呢?”女官回來,向曹操報告,曹操愉快地說:“怒時不形於臉色,喜時不忘記節製,最是難得。”
相反,曹丕聽到自己被立為太子的消息,高興得抱住儀郎辛毗的脖子叫喊說:“辛君,你知道不知道我是多麼的興奮?”辛毗的女兒辛憲英則十分清醒地說道:“太子的責任是:代替君王主持祭廟,管理國家。代替君王,不可不憂慮責任重大;管理國家,不可不恐懼治理困難。他應該憂慮恐懼才對,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夠長久,魏國國運難道能興隆?”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真如辛憲英所預料的那樣。
經驗要訣
人們往往對“喜怒不形於色”持有一種明顯貶義的看法,以為隻是馴良忍讓不敢形之於色,其實不然,唯大英雄能本色。喜怒不形於色實際上是指英雄人物所見者大,所慮者遠,善於克製自己的感情,不為小小的悲歡所左右,是一種褒義的提法,是謀略家們應有的一種修養。孔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說、小事情不肯忍耐,就會打亂整個計劃。
“喜怒不形於色”固然有好處,但過分“喜怒不形一色”就變得冷酷並且“沒有人味”。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是一個人閱曆和性格體現。不是自己一時可以控製的,一般人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經曆的事情不多,對人生的領悟也不夠深。這其實是做人的一種境界,城府深的人自然不會把喜怒掛在臉上,成功人士或者是社會經曆比較豐富的人都是這樣。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讓自己盡快成熟起來,遇事做到,先聽,再看,後想不要急於表態,事事都要考慮周全,要堅強,要學會忍耐,要磨練自己的性格,做事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這樣慢慢得你就會發現自己變得成熟了許多不會讓人家一眼看頭心思,遇事少說話,少表態,忍字當頭,遇人遇事先忍三分別衝動,讓自己冷靜下來,用理智的思維去思考和看待周圍的一切,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你自然就不會把喜怒掛在臉上了。
生活中,誰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善於控製和調節情緒的人,能夠及時消解、克服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喜怒不形於色”,強行壓抑情緒的外露,會給人們的生理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因為情緒中的聲調、表情、動作的變化,淚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誌所控製。心髒活動,血管、汗腺的變化,腸、胃、平滑肌的收縮等隨著情緒而變化,卻受人們主觀意誌的控製。那些表麵上看來似乎控製住了情緒的人,實際上卻使情緒更多地轉入體內,給體內器官以損害。因此,不良情緒如果已經產生,就應當通過適當的途徑排遣和發泄,千萬不要悶在心裏。
職場中,“喜怒不形於色”,強行壓抑情緒的外露,會給員工的生理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那些表麵上看來似乎控製住了情緒的人,實際上卻使情緒更多地轉入體內,給體內器官以損害。因此,不良情緒如果已經產生,就應當通過適當的途徑排遣和發泄,不要悶在心裏。
宋太祖的高明
南唐廣陵人徐鉉以學識淵博和通達古今聞名於北宋朝廷。
有一次,江南派徐鉉來納貢,照例要由宋廷派官員去作陪伴使。宰相趙普不知究竟選誰為好,就去向宋太祖請示。
太祖想了想,令殿前司寫出十個不識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太祖禦筆一揮,就隨便圈了其中一個名字說:“這個人就可以。”
這使在場的所有官員都大吃一驚。趙普也不敢再去請示,就催促那侍者馬上動身。那位侍者得不到任何明確指示,隻好莫名其妙地前去執行命令。
一見麵,徐鉉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所有人都歎服他的能言善辯。那位侍者大字不識,當然無言以對,隻好頻頻點頭稱是。徐鉉不知他深淺,更加搜索枯腸喋喋不休地想和他辯論,但是在一起住了好幾天,那個侍者無一言相對。徐鉉口幹舌燥,疲憊不堪,隻好閉嘴不說了。
實際上,當時宋廷上有陶毅和竇儀等博覽群書的大儒,說起論辯之才,未必就輸給徐鉉。但宋太祖作為大國之君,接待小國使臣,沒有派他們去爭口舌之長短。因為兩強相爭,誰也不會服誰,反而有失大國體麵。
宋太祖不屑於言談爭論,最終卻統一了江南;徐鉉有如此高妙犀利的談鋒,卻不能治國興邦,最終不免於國破家亡。
經驗要訣
智謀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讓人一看就覺得十分高妙的,比如古代的辯士滔滔不絕的遊說;另一類則是表麵平淡無奇,然而卻包含了極深的玄機,不易讓人識破,就像諸葛亮所擺下的石頭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隻是在關鍵時刻才顯露山水,讓人恍然大悟,歎服不已。
針對不同的對象,語言的使用要很有分寸,要運用得貼切,恰到好處。對自己的言談舉止,也一定要小心謹慎,特別是不要觸動對方可能禁忌的話題。至少應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