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肉豬產業化配套生產技術
在現代條件下的綠色食品肉豬生產,必須是一個係統化的生物工程。從產業化生產的角度應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檢測;飼料原料——綠色食品玉米、大豆種植;綠色食品飼料加工生產;綠色食品肉豬飼養、管理、疫病控製;產品和生產過程質量監控等。總結生產實踐認識到:必須建立或引進種、養、加、銷、研發一體化的企業集團,實施產業化開發生產;建立企業標準化體係;產地必須按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標準進行建設與管理。綠色食品肉豬的生產過程,就是從質量上嚴密上述產業化生產的每一個環節的過程。
1 產地環境質量
產地環境質量對生產綠色肉豬有直接的影響,產地汙染因素通過對原料的影響近而對產品有“富積”的作用。產地環境質量檢測是對產地的大氣、用水和土壤的汙染程度作綜合的評定,用綜合汙染指數來表示,要求綠色食品產地三項綜合汙染指數均不得大於1。黑龍江省望奎縣是全省的貧窮縣之一,縣境內沒有大的工業企業汙染,不通火車隻有路運。個別鄉鎮的農民甚至用不起化肥。可是從另外一方麵看,望奎縣地淨田潔,三北防護林成網,經過小流域綜合治理全縣的生態效益顯著。對綠色食品產地的特殊要求選擇了望奎,經過國家檢測機構的實際檢測,望奎基地大氣、水和土壤的綜合汙染指數分別為0.45、0.32和0.30,是理想的綠色食品產地。除此以外,望奎還同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社會化服務體係。
1.l 選擇“公司+農戶”的養豬模式 主要考慮望奎縣是全國瘦肉型豬基地縣,全縣養豬存欄一百萬頭,農戶有豐富的養豬經驗,也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種豬、仔豬、商品豬專業鄉、村的分布。同時,又是北方地區豬舍改造示範縣,現有豬舍都屬節能保溫型,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更主要考慮的是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單位麵積的土地上養豬頭數的多少,決定了對環境的汙染和可恢複的程度,每個農戶平均養豬40頭,分散在村中,隻要將豬的糞尿管理好,就不會對環境構成威脅。另外,鼓勵農戶既養豬又種地,同時解決原料和利用有機糞源,通過每一戶形成的小的良性生態循環,實現基地良性生態的大循環。
1.2 選擇農戶的5條標準
主要勞動者應具有初中以上學曆;豬舍及周圍環境適合飼養綠色豬;按“0.07公頃(l市畝)地四頭豬”應有相應的耕地;有較穩定的經濟收入;承諾執行公司的規定。
1.3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公司為農戶提供飼料、疫苗和部份仔豬,並按養豬的年限逐漸增加賒銷比例,交豬時統一結算,飼料執行高價,高出部分在豬款中返還。收豬設保護價,當市場價格高於保護價時,毛豬價格=市價+獎勵價格。市價低於保護價時,按保護價回收。
1.4 “公司+農戶”的管理實行二級管理,公司選聘鄉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站獸醫,作簽約獸醫,持證上崗。並為其劃定管理區域,主要負責防疫、免疫、病豬治療、死豬處理、重大問題反饋舉報等。按績效考核取酬。公司技術部畜牧獸醫技術人員負責考核簽約獸醫,定期巡視農戶,處理技術難題和各種投訴。
2 綠色食品配合飼料
研製和生產綠色食品配合飼料,是生產綠色肉豬的前提。生產企業為了加快認證過程,作為綠色生資,可直接購進已經獲得綠色食品證書的配合飼料。如果立足於自產,就應該先建立綠色飼料原料基地。
2.l 建立綠色飼料原料基地 望奎基地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生產綠色飼料原料——玉米、大豆,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玉米、大豆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組織生產,要求土地集中連片種植,統一田間管理,采用生物防蟲技術,確保原料質量。對於合格的玉米、大豆公司加價回收,玉米每1kg加價0.04元,大豆每1kg加價0.08元。隻有建立飼料原料基地,才能夠長期穩定地保證高質量的飼料原料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