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引起蛋種雞甘保羅病
雞甘保羅病(傳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該病毒主要侵害雞的免疫中樞器官,導致免疫機能障礙,並對多種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該病已成為危害養雞業的主要傳染病。近年來,發病率較高的是商品蛋雞。1999年8月密山市某種雞場因應激因素而導致本病的爆發,發病率較高,現將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一、發病情況及臨診症狀
密山市某種雞場飼養的4 200套尼克紅蛋種雞在21日齡突然發病。該場育雛舍是開放式飼養,靠火爐取暖,飼養密度較大。13日齡時以4倍劑量IBD疫苗首免。20日齡以前雞雛一直較好。當日晚,突然下起大雨,並且電閃雷鳴,由於雨大加之刮風,造成育雛室有幾處漏雨,室內溫度較低,14日上午雞雛有集堆現名象,下午全群精神沉鬱。15日大約有80%的雞發病。
病雞精神委頓,飲食欲降低,翅膀下垂,羽毛粗亂,怕冷集堆,走路搖擺;有的縮頸、蹲伏,爬下不起、嗜睡;少部分頭頸震顫,排黃白色的稀便,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汙染。發病後第二天死亡較多,先後共死亡232隻,死亡率為552%,病程3~4天。
二、剖檢變化
肌肉脫水,胸、腹和股部肌肉有出血點和出血斑,腺胃乳頭腫脹,肌胃和腺胃交界處有出血斑點;腎、脾稍腫大,腎及輸尿管內有尿酸鹽沉著,腸道粘膜有出血點;法氏囊水腫,呈黃色透明的膠凍狀,切開腔囊,有多量粘液,有的有幹酪樣物或奶油樣物,粘膜有散在性出血條紋和出血點。
三、實驗室檢查
1病毒學檢查 以無菌操作法采取10隻發病雛雞的法氏囊,加等量的緩衝鹽水研成均漿,反複凍融。再加生理鹽水製成懸浮液(200克/升),低速離心,取上清液,加入青黴素和鏈黴素(每毫升各1 000單位)。取上清液經絨毛尿囊膜接種於10日齡雞胚10隻,每胚03毫升,另取10隻雞胚作對照。於接種後3~4天,試驗組10隻雞胚全部死亡,而對照組雞胚全部健活。
2瓊脂擴散試驗 取以上製備的IBD組織的上清液與標準陽性血清做瓊脂擴散試驗,結果均出現沉澱線,為陽性反應。
3雛雞接種試驗 取以上製備的IBD組織的上清液,給16隻20日齡健康的尼克紅雛雞肌肉注射,每隻0.5毫升,同時每隻口服1毫升。結果16隻雛雞於注射後4~7天內均發病死亡,其症狀和剖檢變化與自然病例相同。
四、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舍內清潔,空氣新鮮,並提高舍溫2~3℃,減少外界環境對雞群的影響,減少應激。育雛舍內每天帶雞消毒一次。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豆粕由原來到24%降到14%,同時飼料中給予3倍量的多種維生素。飲水中每天上午加口服營養液,下午按說明加入百毒殺。經采取以上措施2天後,雛雞死亡明顯減少,4天後雞群基本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