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奶山羊的產奶量
(一)堅持放牧:試驗表明,奶山羊每日放牧5——6小時,增加羊的活動量,既促進羊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胃腸蠕動和消化能力,增進食欲,增強體質,還可提高產奶量,同時放牧還可讓羊吃到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的青草。
(二)飲足溫水:水是乳汁的重要成分,因此,每日要供給羊充足的飲水,一日至少飲4次,每次都要飲溫湯溫水,並加入適量食鹽。
(三)喂泡黃豆:黃豆營養豐富,籽粒含脂肪16%—20%,蛋白質36%—42%,並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等,是提高母羊乳腺分泌功能的最佳飼料。奶山羊每日喂100克泡黃豆,可提高產奶量0.5公斤以上。乳脂率也高於一般乳品。
(四)增加擠奶次數:改1日1次為兩次擠奶,產奶量可提高20%—30%,2次改為3次,又可提高1%。因為乳腺的分泌與乳房的內壓呈反相關,也就是乳房越空,泌乳越快。此外,增加擠奶次數,減輕了乳房的內壓及負荷量,有效地防止了乳汁瘀結引發的乳房炎。
(五)喂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是一種弱堿,羊日糧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氫鈉,能中和青貯飼料和瘤胃內微生物產生的有機酸,提高產奶量和乳脂率,增加采食量等功能。
(六)誘導泌乳:羊乳房胃腸等患疾病,乳腺功能衰退,泌乳量減少,在喂給易消化、富營養的飼料,恢複體力的同時,可用下列方法促其泌乳:(1)日注射垂體後葉素10單位,連用2日。(2)用催乳片或中藥黃芪、王不留行、穿山甲、奶漿草各200克煎水喂給,每日1劑,連用3日。
(七)精心管護:5—7月是羊產奶高峰期,天氣炎熱,蚊蠅衍生,羊常因喂養不當或吃了被細菌汙染的飼料患胃腸等疾病,產奶量下降,因此,對羊舍要定期消毒和清除糞便,搞好日常的環境衛生。精心飼喂,嚴把病從口入這一關,及時修建寬敞、隔熱通風的涼棚,以防暑降溫。每5—7天用石灰水、來蘇兒對圈舍內外及飲具消毒1次,3—5天清除1次糞便,勤換墊土並經常打掃,保持圈舍地麵清潔,通風涼爽。切實注意飼料和飲水的衛生,飼喂的飼料必須保持新鮮,放置待喂的飼料要保管好,避免蒼蠅汙染,飲具要每日清洗,防止草料殘渣殘留或黴變,忌喂變質的飼料,定時檢查糞便及健康狀況,羊有病要及時防治,保持羊體力旺盛,延長產奶高峰期,提高產奶量。
(八)防治乳房疾病:乳房是母羊分泌乳汁的重要器官,及時防治乳房炎,對保障泌乳旺盛至關重要。在泌乳期,應經常用肥皂水和溫清水洗擦乳部,保持乳頭和乳暈的皮膚清潔柔韌。如羊羔吸乳損傷了乳頭,需暫停哺乳2—3天,將乳汁擠出後喂羊羔,患部塗磺膠軟膏。每日要按時擠奶,並按摩乳房,以消除乳房炎的隱患。時常檢查乳房的健康狀況,若乳汁色變,乳房有結塊。應局部熱敷,活血化瘀。並讓羊多飲水,降低乳汁的粘稠度,使乳汁變稀,以便易於擠出。同時,用手不住地輕揉按摩乳房,可邊揉邊擠出瘀滯的乳汁,直至擠淨瘀汁,腫塊消失,把乳房炎防治在萌芽期。此外,經常給羊挑喂蒲公英、紫花地丁、薄荷等清涼草藥,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防治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