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月(1 / 2)

正隆元年晴夏,內侍監格外忙碌,"聖上昨晚從泰山回來了,聽說途中賜封了一位新貴人,如今正安置在櫻晏宮,想當初可是魏太後年輕時住的地兒啊","真不知是何方神聖",幾個宮女手裏忙可嘴上也沒閑著,輕聲熱議著宮裏傳聞,"豈是你們這群蠢材所能明白的,還不快去幹活,小心你們的腦袋!""是,成嬤嬤"宮女們顫顫齊聲應到。

成嬤嬤在內侍監裏奉事最久,是魏太後的心腹之人,四十出頭的年紀卻沒有一絲皺紋,年輕時可是個美人胚子,更可貴的是她更明白後宮詭異的風波,所以在侍奉太後的二十二年裏盡心盡責,不僅在生活上,更是陪著魏曼經曆了生子封後直至位侵前朝的太後,魏太後嘴裏不說,心裏卻是格外器重這位忠心耿耿的姐姐,始終願意在她身後避開當年姬老皇帝的目光,甚至委屈自己,多少人想上位,可她卻隻是平靜的望著,其實魏清楚的很,成芝芝是多麼厲害的角色,如果她任憑有一分野心,現在早已是有她無己的局麵,魏太後的高明正在此處,她識人用人更信人,有大智慧卻未存一絲小人之心,當年宮裏的貴妃比她漂亮的,比她年輕的,比她高貴的,比她早生子的大有人在,卻都輸在一個小心眼上,以至人人設防,聰明反被聰明誤,老皇帝從起初不在意魏曼,到逐漸信任青睞於她,實在是天道酬善的典型。

到姬正儀即位安洛國已是第十二代,老皇帝六十辭世時新皇年方十九,眾皇子裏排行老十,皇子中他是性格最沉默的一個,年紀雖少卻流露出與年紀不符的憂鬱,禦花園裏專門辟出一方水池,賜名靜思池,少君經常在池邊沉思,獨持魚竿,頗有薑尚直鉤隨緣的意味。魏曼年輕時在眾妃中頗受排擠,身為十子的正儀從小就閱盡宮內淡薄親情,除了長公主姬麗安之外基本沒有什麼相親的兄弟姐妹,母親苦盡甘來實在是正儀最大的安慰,記得十歲的時候,他對魏曼說了一句話,"母親,我隻希望你能熬出頭,兒子如果能幫到你,一切在所不惜",魏曼當時隻有一個想法,為了兒子,她什麼都能忍,因為他們是一體的。宮闈裏如果全部都是敵人,甚至是自己的枕邊人,但兒子卻是命根子,母子連心。

成嬤嬤是看著正儀長大的人,雖說不是生母,但卻視同己出,把正儀的未來看作自己的未來,正儀的幸運在於他成長道路上的兩個女人,母親育其德,嬤嬤育其智,八歲時成嬤嬤對正儀說的話,他終生難忘,"男人不是為利益而生的,是為夢想而存在的,如果你隻在意眼前這些利益,忘記了自己的遠大夢想,那可能下一秒你就是別人的犧牲品;相反你放下現在的執著,你追尋自己的藍圖,那麼別人都是你的棋子,你最終能掌控這個局麵",因為那一年魏曼因為護子得罪了李皇後的掌事嬤嬤,遭掌嘴,正儀欲尋事於嬤嬤,成氏為保他性命,規誡於他,並以八字護身符贈之,"情不隨事,身不隨心",從此後,衝動的正儀開始沉默,他終於等來了雪恥的一天,正隆元年六月十七日,姬正儀登基,號洛神君。

登基次日,身為新君的正儀要求去泰山朝拜,禁軍首領雲騎將軍德仁隨行,臨行前正儀托付恩師太傅康柏寧嚴密觀察朝廷動向並與長公主交代後宮事宜,拜別魏太後,一行人等便上路而去。從京都到泰山路途崎嶇,聖駕顛簸,正儀囑咐德仁善待下人,宮人們深感聖恩。幾個共事多年的禦林軍在夜晚休息時打開了話匣:"幸好是這十王爺當了聖上,要是當年太子爺臨朝可有咱們苦吃","那可不,太子爺可不把下人當人啊","太子爺是李娘娘的獨子,可是皇長子,李娘娘是何等人物,當初太後和聖上還不差點給她害死""風水輪流轉,李娘娘仗著自己是大將軍的女兒就不把權臣放在眼裏""哎呀,說來說去,除了魏太後,當年宮裏的娘娘哪個是善類""魏娘娘那是福大命大,不過多虧了成嬤嬤送信,否則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你八成看上芝芝姐""滾一邊去,別褻瀆我心中的女神"正聊著,突然德仁衝了進來,"整隊夜巡,今晚有任務,編成兩隊,雲番衛留守,其餘人隨我到五十裏外葛風山莊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