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路演經曆,讓龔海燕深深感慨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在這個感慨觸動下,她有了一個想法:改變自己和大多數中國人學了多年英語,但依然還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的這種現狀。她決定辦一家專門提高英語口語的教育機構。這兩次創業的初衷都起源於自我的需求。龔海燕說,很多人可能會從別人身上看到需求,或者從市場中發現創業的機遇,但她首先是從自己身上出發。“你做出來的東西,你自己要先用,作為用戶去體驗,發現它跟現成的一些同類產品比較有它獨特的優勢和價值,那麼這個產品這件事才值得你去做,如果你自己都不願去嚐試你的產品和服務,還指望別人來購買,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從上市公司CEO離任,龔海燕說,那是一個頂點,她很難在此基礎上有所突破了。她想嚐試新的領域,踐行自己其他的願望。頂點,變為一個起點。
有了第一次創業的積累,二次創業無疑有極大的優勢,手上掌握的資源,融資的能力、招聘的影響力,以及寬廣的人脈,對一個創業者來說這都是難能可貴的。同時,有過一次教訓,第二次創業也必然會少犯很多錯誤。然而,在線教育是與婚戀網站毫不相關的事,很多東西,她還要重新去學習和熟悉。
立足現實之上的理想主義者
“經濟越發達,人們在教育上的投入就會越多”,這是龔海燕對教育市場的看法。按照她的解釋,人在物質上充實後,就會在精神上有更多的需求,教育本身既是精神的東西,同時也是打開精神通道的方式。她說她是一個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人,她的創業願望全都來自自我需求,但她的自我需求也順應了市場的需求,她是一個立足現實之上的理想主義者。
龔海燕認為網絡會顛覆我們傳統的生活方式,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像淘寶上的那些網店,讓我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她說在線教育也會跟淘寶店一樣,學員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裏上課學習,時間可以自由選擇。眾所周知,教育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巨頭鼎立的行業。麵對競手,龔海燕說她首先很尊重這些巨頭,接著話鋒一轉,說:“巨頭公司做的範圍很廣,而我們隻專注於口語教育,我們的老師都來自美國,營造了一個純正的英語口語環境。”老師在視頻裏會板書、學員可以跟老師在線互動,完全再現了線下的課堂情境,龔海燕認為91外教網的這些特點是一個顛覆式的創新,她還非常肯定地預言,伴隨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習慣地改變,未來幾年在線教育也會迎來一個大的發展。
不想被稱“女強人”四十五歲退休
相信很多人對龔海燕這樣的女性的定義,都會用一個詞,女強人。但是龔海燕不太喜歡這個詞,她說:“雖然很多人會把我歸於此類,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女強人這個詞帶有一定的貶義,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了,不是打獵耕田靠力氣吃飯的時代,電腦麵前,人人平等。”
但是,龔海燕的身後,有這樣一位丈夫,工作事業上不成功,在家庭事業上卻貢獻極大。龔海燕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是非常困難的,她的先生辭職在家呆了7年,照顧整個家庭。
她鼓勵女性不要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一定是男人在外麵打拚,女人在家當主婦,“站在整個家庭的角度,誰更有機會為這個家創造更多現實的價值,誰就出去打拚,另一方就待在家裏照顧家人。”
龔海燕很早就規劃了自己的人生,希望45歲左右能夠退休,去過另一種方式的生活。她說人生是分階段的,該拚的時候不遺餘力去拚搏,絕不心痛自己的汗水,但是,當到達一定境界後,就要去享受生活,這種享受不是說物質上的享受,而是不再忙碌,有閑適的時間,自由地去感受和發現,去旅行,寫點文字,寫點遊記。
搖搖招車王煒建:創業者需要有一顆敢闖的心
文:王祚義
速途網小西訪談室第80期小西的話:雖然時代在變,大環境也在不斷改變,但總有一些創業者不停地在歲月的長河中穿梭,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奔走。即使在前進的道路上布滿荊棘,也不曾有所動搖。而王煒建便是這其中之一,一個飽受寒霜、不停折騰的“創業大男孩兒”。
在外人眼中,或許他充滿傳奇性色彩,因為他有著一段“傳奇性”的創業人生路程。而在他自己眼裏,他隻是一個極其平凡的普通創業者,和現在很多人一樣。同時,和其他的創業者相比,王煒建也存在著不同之處。他沒有高學曆文化背景,甚至高中都沒有畢業。但是他有一個敢闖的心,愛好極限運動的他,曾經滿世界飛來飛去。憑借這股勁,19年間,4次奔赴創業路。他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角,搖搖招車CEO王煒建。
3段創業路詮釋青年時代
1994年,在那個還管創業叫“做生意”的年代,王煒建便開始了人生創業征程的第一段旅途。自覺考大學無望的他,連高三都沒有讀完就果斷棄學,踏入社會尋求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出租車司機,開了好幾個月。”王煒建說。然而,正是由於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王煒建開始人生創業征程上的第一次“試水”,創辦了一家出租車車身廣告的公司。好景不長,一年後,由於種種原因的限製,便轉投他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