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偶爾借鑒曆史的框架和題材,請各位看官不要對號入座】
說起我的祖父,也算得上一位能人。
1935年的時候,隨著遵義會址的召開,為了突破國民黨的幾十萬重兵圍堵,祖父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毛主席的隊伍。
當年最激烈的戰役,算得上名留青史的四渡赤水,隻是天不佑人,在一渡赤水的時候,祖父肩膀中了槍,在那刺耳喧鳴的槍炮聲中掉到了河裏。
貴州的河流很多,農村的孩子,十個有八個會遊泳,祖父也不列外,當時的他還沒有殺到人就紅了眼,端著手裏的三八大蓋,拚了命的往敵人的方向遊,就算是死也要拉上幾個墊背的。
要說人倒黴的時候,喝口水都能嗆著,祖父不至於被水嗆死,但是戰友和敵人的屍體,接二連三的撲麵而來,猶如滔滔江水,推著他越遊遊遠。
不一小心,手裏的槍滑了出來,跟著濤濤江水,連綿起伏的往下遊衝了過去。
祖父的眼睛紅得跟吃了辣椒,要想打仗,沒有槍怎麼行,手裏的槍就是自己的命,沒了命也得保住槍。
當時也沒有想那麼多,祖父隻想著把槍撿回來,然後殺敵。
他的水性還好,三兩下就衝了過去,剛剛把槍抓在手裏,腦袋突然嘭的一聲,不知道是石頭還是沒有爆炸的炮彈,當巧不巧的砸在了祖父腦袋上。
感覺得了腦震蕩,腦袋渾然一沉,祖父翻了一個白眼,當下不省人事,跟著戰友和敵人的屍體,連綿起伏的被江水漸漸推遠。
祖父醒來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看槍,見它還被自己緊緊的抓在手裏,鬆了口氣,往四周去看。
日已西落,明月掛空,四周昏沉一片,黑漆漆的看不見遠處,隻看見腳下到處是水,波光粼粼,猶如天上的繁星點點。
祖父慶幸的笑了一聲,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現在要是趕上隊伍,說不定還能殺他個千百條敵人,沒準還能當個軍官。
等祖父緩和過勁來的時候,這才開始查看自己的處境,有點不樂觀,他被衝到了河中灘,沒有上岸。
河岸在左右兩旁,離祖父不遠,遊過去不是問題,隻是兩邊都是懸崖峭壁,有十多米高,需要仰頭來望。
祖父還以為自己被衝到了三峽來,繼續查看的時候,發現身邊不止是他一個人,還有很多戰友,也有敵人,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把河中灘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死人堆。
大多數的人都被水泡著,隻露出半截身子,祖父開始忙活,渴望找到生還之人,黑燈瞎火的,也顧上是敵人還是戰友。
祖父一邊叫著同誌,一邊摸索他們的氣息,這些人的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槍傷,有的直中胸口,有的穿過腦袋,滴滴的還流著血漿。
祖父找了又找,喊了又喊,慢慢的從焦急變成了失落,他們都受了致命的傷,掉到河裏很難生存,也就自己命大,僥幸的活了一命。
正當祖父有些氣餒的時候,一個人頭嘩的一下從水裏冒了出來,祖父被嚇了一跳,條件反射的把槍端了起來,大喊一聲是誰。
昏暗的死人堆裏,一個人影罵罵咧咧的站了起來,祖父緊張的舉著槍,但見他穿的衣服和自己一樣,這才鬆了口氣。
那人也是察覺到了這一點,先是謹慎的愣了一下,然後大大咧咧的走了上來,叫了一聲同誌,這是哪裏。
祖父也不知道,見他走路有些顛簸,上前扶住,兩人各自報了名號,沒有講出姓名,看了眼四周的處境,晚上離不開河灘,隻能等到天亮。
旁邊密密麻麻的堆著死人,要說睡覺,誰也沒有這個心思,要是途中哪個敵人突然來了個回光返照,死的時候還給他們開上一槍,實在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