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計檔案的相關問題(1 / 2)

會計檔案的相關問題

知識角

會計檔案歸檔範圍

(一)會計憑證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彙總憑證,其他會計憑證。

(二)會計賬簿類: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輔助賬簿,其他會計賬簿。

(三)財務報告類:月度、季度、年度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說明,其他財務報告。

(四)其他類: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其他應當保存的會計核算專業資料,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

其他財務會計管理文件一般不應屬於會計檔案的範圍,如:財會部門的預算計劃、製度、規定等不屬於會計檔案的範圍,應隨同財會部門的其他檔案一起歸檔。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類,定期保管又分為3年、5年、10年、15年、25年。相對於其他門類的檔案,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的劃分要相對簡單而易於操作。

永久:年報(決算)、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

25年: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

15年:會計憑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輔助賬簿、會計移交清冊

5年:銀行餘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

3年:月度財務報告、季度財務報告

會計檔案的歸檔時間

各單位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當由會計機構按照歸檔要求,負責整理立卷,裝訂成冊。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期滿之後,應當由會計機構編製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保管;財務會計部門和經辦人員必須按期將應歸檔的會計檔案,全部移交檔案部門,不得自行封包保存。檔案部門必須按期接收,不得推諉拒收。

會計檔案的整理

會計檔案整理,就是將財務管理活動中產生的各種零散會計文件材料,通過分類、組卷、排列、編目、裝盒,使之形成一個有機體係的過程。會計檔案整理既要“遵循會計檔案形成的自然規律,保持其相互間的有機聯係,分門別類,便於保管和利用的原則”,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會計檔案分類

根據機關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分類方案一般采用如下形式:

形式(類別)——會計年度——保管期限

這種分類方法是把全部會計檔案先按憑證、帳簿、財務報告、其他等類別分開,每類之下按會計年度排列,每一個年度內的會計檔案再根據期限長短依次排列。每個類別分別編製流水案卷號,分別按年度順延,形成四本案卷目錄。這種方法使用於中小型單位,即會計檔案年形成量不大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