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些人,每一個都相當於一個廣播站,他會宣傳影響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等,而一旦獻血宣傳活動有效的開展,整個社會將會開始意識到獻血作為一種有意義的人道主義博愛延伸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獻血者相互談論獻血經曆,從而對獻血活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進而形成“宣傳無償獻血——擴充無償獻血基礎人群——更廣更深地進行無償獻血宣傳——繼續擴充無償獻血的基礎人群”的良性動念循環。
三、有助於提高血液采集的合格率,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
通過無償獻血科普知識的宣傳,可以在公眾中進行廣泛深入的防止艾滋病、性病等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據研究統計發現,規範的獻血健康教育後,由預前後獻血者體檢合格率從67.8%上升到86.86%;脂肪血的比例從5.80%下降到1.49%;主動退出人數從1.86%上升到26.53%;延期獻血人數從36.03%下降到12.58%;不宜獻血人數從62.11%下降到60.60%。
無償獻血知識的科學普及能夠促使有意向的獻血者了解自己所獻的血液既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又存在著傳播疾病的風險,使有高危行為者及其他不宜獻血或暫時不能獻血者主動放棄或暫緩獻血,也能使有意向的獻血者了解獻血對身體健康的要求,進而有助於提高血液采集的合格率,減少作為稀缺資源——血液的浪費。
四、有助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培育未來的無償獻血者
青少年,尤其是小學生,在獻血理念上是一張白紙,在中小學生中進行無償獻血科普知識的教育宣傳,有利於在這張白紙上寫出純潔正確的內容,讓他們從一開始接觸無償獻血接受的就是獻血助人的理念和動機,為培養未來的獻血者人群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道德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內容,學生時代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接受、模仿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在這個階段學習無償獻血的科學知識,也有助於引導青少年學生破除迷信、關愛生命,樹立團結互助的意識。
中小學學生雖然大多不在《獻血法》規定的獻血年齡內,但是他們也有宣傳和鼓勵家人、親戚、朋友參加無償獻血的意識和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就一個家庭而言,如果孩子對無償獻血的科學知識有所了解並產生興趣,必將對家長及其親戚朋友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個家庭投身於無償獻血事業,又可帶動更多的家庭或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中,繼而同樣有助於形成更廣泛的良性互動,進一步擴大無償獻血的隊伍。
綜上所述,血站建立無償獻血科普教育館向社會全麵開放,這是一種有益的舉措,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消除一些社會公眾對無償獻血事業的誤解,重建社會公信度,維護固定獻血者隊伍,培育更多的無償獻血者人群,提高血液采集的合格率,減少血液資源浪費,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培育未來的無償獻血者人群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對助推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必將產生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