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用”與“智管”(1 / 1)

“善用”與“智管”

視點

作者:任勇

教育之事,過於理想,走不動;沒有理想,走不遠。星空理當仰望,實地更需腳踏。當教育理想遭遇教育現實時,考量著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勇氣。

管理之事,廣難雜變。廣,涉及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信息等;難,從製度走向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雜,都說“細節決定成敗”,一細下去“不雜才怪”;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廣難雜變,考量著管理者的管理智慧與管理藝術。

教育管理,就是要在廣難雜變中,憑借“智慧管理”,走向一個相對理想的境界。

在現實的教育管理實踐中,須以“善用”促“智管”。

比如,要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就要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做這件事,是“做正確的事”:黨中央、國務院重視;教育部重視;社會、家長總體是歡迎的;媒體關注。因此,學校沒道理不做好。做不好這件事,就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社會、對不起學生和家長。說大一點,這是關乎民族素質的大事。照說這樣的事,各校應該認真做好才是。可是,從各地的情況看,多數學校做不到、做不好。這有場地等因素,但更多的是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沒落實。你組織檢查,他應對一下。常態化的“體育鍛煉”很不理想。

怎麼辦?“善用媒體”也許能奏效。在動員大會上,各校校長、各區教育局長、媒體記者一起參加,探討如何“正確地做事”。要形成這樣的共識:責任上,再明確一點;意識上,再強化一點;安排上,再周密一點;協調上,再融合一點;落實上,再到位一點;形式上,再創新一點;效果上,再提升一點;問責上,再嚴明一點。同時每所學校按年級在網上公布一小時“體育鍛煉”的時間、負責人名單以及各區、縣、市教育局的舉報電話。學校的“體育鍛煉”的時間,全社會一目了然,便於檢查和監督。

當然,“媒體報道”也應做到:正麵報道最大化,負麵報道講事實;報重視之校,報創新之舉,報持之以恒,報迎難而上,報體育文化,報新人新事。負麵怎麼報?一看是“一貫”還是“偶然”,二看是“人為”還是“突發”。

又如,學校鼓勵老師們多聽課,特別是青年教師要多聽課。對校領導、中層、教研組長、一般教師的聽課節數都有具體的要求。怎麼檢查?怎麼抓落實?以往的做法大多是:到了期末,教研組長檢查組員的聽課記錄,主任檢查教研組長的聽課記錄,分管副校長檢查分管處室主任的聽課記錄,校長檢查副校長(副書記)和書記的聽課記錄,書記檢查校長的聽課記錄,可謂一層抓一層,層層落實。可以想象,如此“工程”之浩大,方式之不人性,加上期末事多,一忙起來,往往大打折扣或不了了之。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校園網,建立網上聽課登記和網上聽課查詢係統。凡聽課者必須在網上登記,全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能在網上“看到”。譬如,校長要想了解書記的聽課情況,就關起門來“悄悄”進入聽課查詢係統,點擊書記名字,書記的聽課情況“一覽表”就會躍然網上。如果書記聽了很多節課,還跨學科聽課,校長就找個機會表揚一下:“咱們書記聽課比我多,還跨學科聽課,大家要向書記學習。”校長與書記的融洽關係出來了,學校文化也出來了,一些聽課不多的老師和中層不好意思了,也會抓緊聽課了。這種網上聽課係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過程動態在全校一覽表中體現,老師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誰聽了誰的課、目前聽了多少節等,既公開了自己的聽課情況,又使聽課少的老師在“眾目睽睽”下抓緊聽課。“善用網絡”,教學檢查的“難事”不難了,還減少了許多“行政成本”。

再如,學校安全管理,也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靠校長和保衛幹部抓安全嗎?我們要“善用師生”,在師生中開展“安全隱患我發現”活動,讓學校師生員工查找學校的安全隱患,學生還要查找上學、放學途中和家裏的安全隱患。查找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安全教育的過程。學校可以分類理出這些安全隱患,能及時解決的及時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加以預防盡早解決。

“善用”遠不止這些。“善用”之妙讓教育管理走向智慧。

(作者係福建省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特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