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銘記抗戰曆史 傳承抗戰精神(1 / 3)

銘記抗戰曆史 傳承抗戰精神

抗戰史研究

作者:王文承

摘 要:抗日戰爭有自己的曆史和精神;曆史不能忘記,精神不能丟失。銘記抗戰曆史,要從中汲取曆史經驗、曆史教訓和曆史警示;傳承抗戰精神,主要是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團結奮鬥精神和自力更生精神。

關鍵詞:正義戰爭;教訓警示;中國魂;愛國主義

彈指70年,日月換新天。抗日戰爭已成曆史,抗戰精神曆久彌新。曆史如鏡,可知興衰;精神如虹,磅礴霄漢。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要銘記抗戰曆史,傳承抗戰精神。

銘記抗戰曆史

習近平總書記說:“曆史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牢記曆史經驗,牢記曆史教訓,牢記曆史警示”[1]。總書記講的曆史,既包括古代曆史,也包括近現代曆史。抗日戰爭留下的曆史經驗、曆史教訓和曆史警示,是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研究,銘記於心。

遙想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以中國為蠶食鯨呑的主要對象。日軍從1931年七七事變開始的全麵侵華戰爭,肆意燒殺掠劫殘暴凶狠,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恥辱。日寇在華的暴行罪惡,欠下的累累血債,可謂觸目驚心,令人發指,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傾東海之水,滌惡難盡。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不願做奴隸的中華兒女被迫發出憤怒的吼聲,奮力進行殊死的鬥爭。六年局部抗戰,八年全麵抗戰,從戰略防禦階段到戰略退卻階段再到戰略反攻階段,付出沉重代價,贏得最後勝利。據資料:在艱苦卓絕和波瀾壯闊的八年全麵抗戰中,中國軍民共殲滅日軍150餘萬人,約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傷人數的70%,對日本法西斯的覆滅起了決定性作用。中國人民為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總數達35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抗日戰爭時期,四川是支撐中國半壁河山的後方基地。自武漢失守以後,四川成了正麵戰場的政治軍事財政經濟的中心,因而有“四多”,即出兵最多,出錢最多,貢獻物資最多和出力最多。此外,四川還先後接納和安置了大量遷川的機關、企業、學校和成千上萬的難民。一句話,四川人民為抗戰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或者說法西斯主義)的軍事挑釁和瘋狂迫害引起的,是被迫進行的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與此相反,日本進行的則是邪惡的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二者具有本質區別。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驚天動地的偉業和不朽的愛國篇章。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一舉洗雪了百餘年來的民族恥辱,創造了半殖民地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顯示了處在進步時代的中華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從發展規律看,巨大的曆史災難,往往以巨大的曆史進步作補償。抗日戰爭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和裏程碑,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曆史進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定基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得到世界各國人民其中包括日本善良正義的人士、尤其是蘇聯紅軍和美英聯軍的幫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抗戰壯舉,載入史冊;抗戰故事,傳遍全球;抗戰成果,惠民子孫;抗戰軍民,功勞卓著;抗戰英烈,永垂不朽!

抗日戰爭雄辯證明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是忠於祖國、熱愛和平、善良忠厚、勤勞勇敢和不畏強暴的民族,有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各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在民族危亡的曆史關頭率先提出武裝抗日的主張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並依靠自己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員、幹部的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長期抗戰,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內訌分裂則國運衰,團結統一則民族興。全國各民族各階層的大團結,軍民軍政的團結,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真正銅牆鐵壁,是打敗侵略者的根本保證。戰爭偉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人民戰爭是克敵製勝的法寶,而強大的軍隊和國防力量是捍衛自己獨立和主權、維護自己的尊嚴、安全和領土完整的保障。

抗日戰爭提供的曆史教訓和曆史警示有如下四條:

其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強權壓不倒公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多行不義必自斃,玩火者必自焚。

其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軍國主義、霸權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意味著戰爭。這五個主義往往交織在一起,是對文明的反動,是社會發展的毒瘤,是最壞的政治,是邪惡戰爭的根源(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以特殊方式的繼續),是世界和平的死對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它們在作祟。

今天,這五個壞主義的變種、殘餘、流毒在世界上某些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日本,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騷動著,由此引發諸多矛盾衝突和危險災禍。同這五個壞主義作鬥爭,是世界人民共同的長期的艱巨複雜的任務。

其三,落後要挨打,羸弱被人欺。按理,在文明社會,對弱者應該保護和幫助。但在“叢林法則”支配下,弱肉強食,落後挨打。以強淩弱,欺軟怕硬,是一切霸權主義者對外侵略擴張的慣用手段。舊中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政治黑暗,製度腐朽,軍閥割據,內戰頻仍,內耗嚴重,一窮二白,一盤散沙,結果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拋開外因不論,僅就內因而言,正如古人此說:“人必自侮也,然後人侮之;國必自伐也,然後人伐之。”這一曆史教訓,是用鮮血換來的,痛定思痛,刻骨銘心。為了防止曆史悲劇重演,我們必須建立和健全完善先進的社會製度,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經濟政治科技文化,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強國富民。自己強大了,別人才不敢欺負我們,我們才能有效地防止侵略戰爭,即使戰爭一旦強加到我們頭上時也能夠置敵於死地。當然,我們永遠不會稱強逞霸、侵略別人;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的積極因素。古人有言:“樹欲靜而風不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中國在戰後由弱變強,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這種變化,必然在全世界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並對現有不合理的世界格局(秩序)提出挑戰,也難免遭到霸權主義者(他們是現行世界格局下的既得利益者)的懷疑、指責、刁難、遏製,乃至中傷、毀謗。對此我們應該多作宣傳解釋、協調溝通,並有理有利有節地進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