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稀世錢幣露真容(2 / 2)

銀元機製的邊齒細致勻稱,規整劃一,偽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隻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這個冷城看出來,覺得都很精致。

在陽光或燈光下,將銀元幣麵與眼睛平視,觀察幣麵底層有無凹凸不平的現象。冷城拿出放大鏡看了看,覺得都還不錯,似乎沒有不平整的情況,倒是平整如鏡。

銀元經過長時間的流通,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擦劃痕跡,自然生成者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作舊的偽品表露的是人工行為和機器行為的有規律的磨損麵和擦劃痕。可是冷城翻來覆去就沒有發現磨損情況,這是怎麼回事?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測量。主要是測量厚度和直徑。這需借助天平、遊標卡尺一類的工具,家裏沒有工具,隻能拿到實驗室去試一試。不過他了解到,銀元在長期流通中會磨損消耗,一般來說都達不到理論重量。?銀幣的標準平碼換算為:庫平一兩等於37.31克,庫平七錢二分等於26.81克,庫平三錢六分等於13.41克,庫平一錢四分四厘等於5.37克,庫平七分二厘等於2.69克,庫平三分六厘等於1.34克。

最後一個方法便是比對圖錄。這需要置備幾類印刷精良的銀元圖錄,將實物與之仔細對比,大處看文字圖案的框架位置,小處看文字的筆畫處理和圖案的細微末節,尋找破綻。這個冷城沒有。想把銀元照成照片發到網上,可是想到上次發郵票照片的經曆,覺得不妥,要是假的,不是找罵嗎?想想還是抽時間去買圖錄,不過網上也有消息稱,一些作偽者就是比照圖錄專門造假。

看到這裏,冷城終於抬起頭,冷城是個比較執著的人,看著書桌上的幾個銀元,還是想弄出個究竟。不能照照片,就不能按圖索驥、通過上麵的字來搜索嗎?他拿出一個銀元,看見上麵寫著丙午中字,便輸入搜索引擎,加上銀元兩個字,敲了回撤。結果出來了幾十頁的搜索結果。

一番比對,冷城便發現手中的貌似一枚?1906年當朝戶部試製的丙午中字銀幣,麵值一兩,不過,資料上提到還有五錢、二錢、一錢的,不知道有沒有?,當時也是試驗製造,並沒有發行。

他又查了一枚,上書一行英文,下是壹元二字,背麵是兩把旗幟交叉立於地球之上,另一麵是個人頭像,輸入相關文字,結果顯示,這是一枚中華民國十八年造的孫中山銀元,?據說當時隻鑄造了15枚。在發行前討論時,因為旗幟插在地球上,有太強的民族主義色彩,沒有被批準,結果被廢棄,沒有發行。

這是怎麼回事,不發行的銀元社會上怎麼會有呢?怪不得父親說沒見過。冷城把其他的幾個一一比對查找,情況同樣如此,手中的這些銀元都是沒有發行過的。

冷城有些困惑,再認真查找了一番,一拍巴掌,明白了,這些銀元都是試樣幣,是樣品,不可能發行出來。

試樣幣大致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進呈樣錢,是向朝廷或者上級申請呈報,作審定用的樣錢,相當於錢幣的設計草稿;第二種是用作存檔時用的,常采用與流通幣相同的材質,用以當做製造銀元的標準,相當於權重、砝碼;還有一種便是是用作試驗鑄幣機的工作情況,當試驗品等。

有了這個思路,冷城豁然開朗,不過,他認真看了看查出銀元的價格,感到匪夷所思。當即起身,去客廳尋找丟掉的銀元。方母卻讓冷城先吃飯。道:“這銀元掉在房間裏總跑不掉,慢慢找!”

冷城很快把飯吃完了,方母看他這樣,問道:“別急,小心噎著,那些銀元很值錢嗎?”

冷城道:“如果是真的就很值錢,剛才我在網上查了,一個就值四五十萬!”方父方母愣住了,對看了一會兒,趕緊放下碗筷,要去找。冷城笑了:“不急,我來找,您二位慢慢吃!”

客廳裏有沙發、茶幾、電視櫃、垃圾桶、鞋櫃、酒櫃等,冷城先從地上找起。把沙發、電視櫃一個個挪開,果然找到了三枚,掀開地毯,又找到一枚,在門口的鞋墊子底下找到一枚,其他的,再找不到了。一共找到了十二枚,還差十七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