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大學新生·拉練·靈魂人物”導引
考試加油站
作者:吳佳楠 張傑
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某大學新生入校,年輕的輔導員對於如何選擇得力的班幹部有點舉棋不定:是根據檔案指定,還是班級選舉或者自薦?這時一位老教師告訴他:“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明天組織全體學生參加一次25公裏徒步拉練活動,你會看到人在艱難處境中漸漸顯露的本色——對自己,對他人,等等,我想活動結束班級的靈魂人物也就產生了。”
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寫作指導
抓關鍵句——抓取本則材料的關鍵句“你會看到人在艱難處境中漸漸顯露的本色,對自己,對他人”,可概括立意為:逆境中方顯本色。
由果溯因——“我想活動結束班級的靈魂人物也就產生了”,推因思考,什麼樣的人是“靈魂人物”?或者說,“靈魂人物”的品質到底是什麼? 從追問中可引申出立意的角度:真正的靈魂人物是具有某種優秀品質的人,或者說,具有某種優秀品質的人堪當大任。
提煉中心——從整段材料來看,主要圍繞年輕輔導員對如何挑選得力班幹部這一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不能僅僅根據檔案指定、班級選舉或自薦,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在艱難處境中如何表現。
例文
艱難環境看本色
□曲萌萌
清華大學每年都會進行一場馬拉鬆比賽,體力透支也得跑到終點,如若這點小苦都受不了,憑什麼拍著胸脯說“我是名優秀學生”。清華老師也會根據這場馬拉鬆評判一個學生,看的不是你的成績而是你在途中的表現。所以一個人的本色在平時是不易看出來的,當處在艱難的環境中方能了解一個人。
若不是窮途末路,你怎識得阮籍的本色向自然?都是“竹林七賢”,有人屈於壓迫,受“物之汶汶”,投靠惡勢力。他阮籍不屈,駕車行至末路,捶地痛哭,以這樣一種狂放的姿態在一片亂世中保全自己的心誌,突顯自己的本色,任“物之汶汶”,我依然“身心察察”。
若不是食枯草啃樹皮,你怎了然楊靖宇的本色向國?二十一歲便參加抗日戰爭,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很多中國人投靠了日本人,當了賣國賊,但是楊靖宇寧死不屈,英勇殺敵,困了倒地便睡,餓了吃草根樹皮,“愛國”一詞在此時成了他最好的寫照,是他本色的最佳體現。楊靖宇,正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才讓國人看清他的本色——實實在在的愛國。我在想,如若沒有艱難環境的曆練,不會使“愛國”精神延續至今,生生不息。
如果不是囚禁苦痛的艱難,就不會有人了解文天祥的本色——凜然正氣;如果不是缺糧饑苦的艱難,就不會有人欽佩朱自清的本色——絕不食嗟來之食;如果不是銷路不好、“人緣奇差”的雙重困難強壓之下的奮進,就不會有今天的蘋果公司引領時代潮流……
蕭伯納說:“人生最大的悲劇之一是萬念俱灰。”我想,人生最可悲的是在艱難環境中改變了自己的本色。所以我們要讓本色在艱難中磨練、突顯,讓本色在自己的生命中長存。
評點
通過對原題材料與本文行文論述的對比,可以察覺文章立意的偏頗與片麵之處。材料中的“拉練活動”涵攝、象征著個人與集體之間互動協作的社會活動與價值取向。涉及到在集體生活中如何處理自我與他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自我實現與集體發展之間的多層關係。因此,文章立意、論述的角度應放在個人與集體這一辯證關係之間,而非偏執於一方。本文以“艱難環境看本色”為立意主旨顯然僅就個人一方深加闡述而忽略了集體關係這一方麵。由此而下,文章便以如何在“艱難環境”中保持“本色”為中心展開論述,不覺離題愈遠了。由是可以看出本文失誤之處乃在於“以偏概全”、“以點帶麵”的審題立意,此一文病具有一定典型性,需同學們注意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