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的那口“痰”
封麵報道
作者:胡展奮
因為怕被拍“磚”,我們事實上一直猶豫著該不該提出這個問題——
就公共空間的言談舉止、道德修養而言,中國人和日本人究竟誰最像“中國人”?!
盡管有“釣島風雲”,答案其實也在那裏。日本人最像真正的“中國人”。一個曆史上向中國20次派遣“遣唐使”的民族與國家,早已將中華文明的精髓深深納入自己的骨髓……
而我們自己呢,一個偉大文明的輸出者,千年以後反要反躬自問:社會為何進入“逆淘汰”?
城市化推進30年,國民素質是否反向穿越回了起跑點?等候在“起跑線”向我們招手的還是那“一口痰”。
——它是上海地鐵車廂裏兒童的便溺,它是綠化叢裏的棄嬰;它是因爭座而惡語相向,它是因“插檔”而大打出手。
這口“痰”, 也許並非杭州公交小夥子的不讓座,卻一定是抱小孩婦女的丈夫揮出的五個耳光。這口“痰”,刺激貪腐,潰爛政經,甚至直射國外——“瑞航”稱,兩名中國男客僅僅因為椅背的傾斜不一而在蘇黎世飛往北京的航班上“萬米高空鬥毆”,迫使這架載有200名乘客的飛機在飛行6小時後返航。
這口“痰”,堵“三焦”,壅“氣血”,逆“淘汰”,且看今日之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時有劣質淘汰優勝,壞蛋淘汰好人,猥瑣淘汰高尚,罪惡淘汰道義,官場、商場、學界……時有“痰迷心竅”。
“痰迷心竅”——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迷惘:為何社會各界千呼萬喚,公共空間仍有惡魔亂舞,穢跡斑斑?!
“痰迷心竅”——越來越多的人感到憤懣:為何“倉廩足而無禮節”,公共空間如“公共恐間”,善惡無序?!
是時候了。且看周刊記者剝離世相,深入“第三空間”,激濁揚清,為讀者尋找“比較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