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儀表:麵試的通行證
我們往往與人初次見麵時,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對方造成“此人很不友善”,“此人很直爽”之類的印象。這是拿對方跟自己的經驗相對照,並以其體格、外貌、服裝等為基準,對對方產生的一種觀念。如果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錯覺的話,就很難修正自我的第一印象。即使能修正過來,也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大力氣。
舉止瀟灑,神采奕奕,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令人俗慮俱消,使人相形見絀,被你的非同凡響的氣度所吸引。
風度乃氣質的外在表現,它比清秀的麵目更具有想力。外形的模仿很難奏效,因為它是一種精神上高度的灑脫、自由,無拘無束,無視人間煩惱、俗氣。
萬般形態,皆成性格。熱情大方、潑辣幹練、敏捷瀟灑等,都是風度,不必強裝風雅、文靜、溫柔、羞澀。隻要有一個中心,真實、自然、諧調,就是風格,都可形成風度。表現適度,瀟灑自如,都可取得迷人的風采。
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別人對你,或你對別人都是如此。第一印象不好的話,如要挽回,就要做很大的努力。因此,在與同事初次接觸中必須注重這點。
初到一個新環境,人人都有緊張、陌生之感,隻要抓住人人都注重先人為主這個特點,從一開始就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一策略人手,保證你萬事如意。
你和同事萍水相逢,互不了解,而你的外在形象首先毫不客氣地作為第一信號打人了對方的眼底。機敏的人會在這一瞬間憑著心理定勢給你對號、打分。而且這種自我經驗又極其固執,人們的特點是最相信自己的最初判斷。有的人費盡心機,卻一輩子老不景氣;有的人辦什麼事都那樣得心應手,物順人從,似乎鴻運天降。其中的奧秘就在於其人的整體“形象”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社會交往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大方自然的精神,是優化個人形象的重要因素。與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顯得富有自信力,便能激發對方的交往熱情,活躍交往氛圍。如果是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則顯得敷衍冷漠,使對方感到興味索然乃至不快。一個精神飽滿、大方自然的人往往會給人留下自信、樂觀、進取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印象。神情倦怠、渙散或者表現出緊張局促、手足無措,都會給人留下缺乏社交經驗、不成熟、不專注、看不起人的印象。所以,在社會交往中始終以極大的熱情關注對方,對他所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並隨對方的言談舉止做出自然得體的反應。也就是說,想要別人喜歡自己,自己要先喜歡別人;要吸引對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對方。
一個人風度翩翩,俊逸瀟灑,就能產生使人樂於交往的魅力。不修邊幅 肮髒、邋遢的人不會吸引他人的注意。英國哲人約翰·洛克說:“禮儀的目的與作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衣著服飾能反映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如果一個人的服飾能與自己的氣質、職業一致,與自己的形體、年齡協調,與當時的氣氛和場合相符,那麼,這個人一定會顯得更瀟灑倜儻,更引人注目。
人的儀態、表情和風度全麵地反映了一個人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夠被人信任的程度。一個人舉止端莊文雅,落落大方,就能給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哲學家培根有句名言:“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儀表是展示自己才華和修養的重要外在形態,優雅的儀表,能夠幫助一個人得到良好的社會聲譽。我們應該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儀表。
(2)學會傾聽,受益無窮
有位經理到大學去招聘職員,他對二十多名大學生進行了反複核查,從中挑選出三名學生進行最後麵試。其中前兩位大學生在經理麵前誇誇其談,聲稱自己的能力如何高、如何強,並提出一大堆的建議和設想、最後這位學生則與他們相反,在麵試時,一直耐心傾聽經理的見解和要求,很少插嘴,隻有當經理詢問時,他才很簡練地回答。在麵試結束時,他委婉地說:“我將注意您的要求,也非常讚同您的見解。如果我能被錄用的話,還望您今後多多予以指導。” 三天後,這位善於傾聽的大學生接到了錄用通知。
當然,在求職就業中,也不能隻是被動地傾聽,適當時機也要有所表白。但表白不能以“我”為中心,以“我” 為主題,而是要以對方為中心,比如“我很同意您提出的要求”,“我能為您公司做些什麼”,“我很願意為您工作”,“我會努力與您合作”,“我很重視您的見解”等等。
一個出身於高幹家庭的學生,他到一家普通公司去麵試,在介紹自己時說:“我的父親是高幹,但他對我十分嚴格,家中雖有保姆,從來不讓保姆給我做我自己能幹的活,而讓我自己動手做,所以我雖然是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的,但是什麼事情都由自己做,也從不依賴父親的職權。因此,到你們公司去,你們那兒的活,我都能幹……”結果他獲得了那份工作。
這位學生在求職時就是根據自己家庭優越於普通家庭的特點,而這特點又很容易引起用人單位的誤解,在介紹自己時,尊重對方選擇讓對方樂於接受的觀點,與對方保持觀點的一致性和相同點,消除對方疑慮,縮短與對方在心理上造成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