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人的《瓦爾登湖》(1 / 2)

(2008月日不詳)

從朋友家拿起《瓦爾登湖》的時候,沒想過它是一本經典著作,隻是碰巧讀了海子的詩,有些好奇。海子死前包裏隻放有《聖經》和《瓦爾登湖》,還有幾隻橘子,這是本什麼樣的書,令他念念不忘?

翻了開頭幾頁,便被書中澄淨的文字所吸引。由於自己是正在寫字的人,所以知道,文又心生,字隨境遷,若心思不純淨,文字就喧囂。而澄淨的文字,在現在爆發戶般的圖書市場上已不多見。我作為一個讀者,是如此檢驗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的:1、是否接受過時間的殘酷考驗幸存下來;2、是否可以反複閱讀。其他的標準我都放得很寬。當然,很多時候我也完全打破這兩個標準,隻為了好奇或被情節吸引而閱讀。《瓦爾登湖》恰巧滿足這兩者。

《瓦爾燈湖》,正如譯者所言,若不是心裏安靜,讀起來就甚乏味,乃至讓人懷疑它是否有價值。心裏安靜時去讀,又會覺得它是本很值得的書。

作者梭羅靜靜地陪著真實的瓦爾燈湖兩年半,而我,則靜靜的陪了這本書三個月,確切的說,是它陪了我三個月,在這個世界背對我的時候。我是由於自己的一段特殊經曆才與這本書結緣,所以免不了羅嗦兩句自己當時的狀況。當時抑鬱症悄然光顧,又決定以後專心一意寫書。這兩者,前者由不得我,後者雖有一半由得我,都使我陷入 了與周圍的世界和人群完全絕緣的境地。無數的非議以關心的麵目劈頭蓋臉而來,卻無一條可思可考。有不少人覺得我根本沒病,又或者我在裝病,對於一個病人來說,這種責難加劇了我的病情。有更多的人覺得我要拋棄工作專心寫書是固執地自尋死路。於是,知己無,可尋醫問路的人無,欠他們解釋的人很多。於是,關了手機,隻剩我一個人。

一個人的《瓦爾燈湖》。

在膽怯中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的時候,梭羅在《瓦爾燈湖》裏說:其實每個人都可以不必按別人或者社會以為的,非要如此的方式去生活,你是你生命的主人。這句話給了我力量和勇氣,使我在極度的孤獨中感受到,在幾百年前的美國,還有一個知己,上帝在彼時彼刻送了給我。有一個人,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走了一條自己的路。雖然我的路和他的路注定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在別人的不解和非議中走著,無論這種不解和非議是出於關愛或者驕傲。梭羅對他的自己走的路是有傲骨的,而我則是軟弱的。像一個哥哥,他帶我走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

很多人把梭羅這本書理解為一篇對金錢社會的討伐文字,包括出版社也這麼介紹著。從一個知己兼妹妹的角度,我以為,這是對他極大的誤解。他沒有討伐任何東西,他隻討伐一種人: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的人。在他看來,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就按社會和他人的想法去安排自己的人生,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由於那時的美國商業正在欣欣向榮,這種不負責任就以極大的程度反映在了對金錢的態度上。其實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也是如此。梭羅反複質問的幾個問題:1、如果你的一生隻為預備明天需用的錢財而活著,你的今天就沒有價值,那麼無數個今天的累積,又有什麼價值?這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和不尊重;2、當人雲亦雲充斥的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他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對時尚的追求是如何導致我們在穿衣上產生了許多不切實際的,遠超乎禦寒的可笑需求,正如我們今天一再在手機和電腦上重演的故事。梭羅沒有一個字討伐金錢,甚至他說,如果你思考過,並覺得你目前的生活方式就是你的人生價值所在,那麼,去堅持你的。我相信,梭羅絕不反對索羅斯、巴菲特的人生主張和態度,隻要他們是認真思考過的,覺得投資理財是他們的特長及人生價值所在。而梭羅絕對會反對中國大部分為了短期牟利擠身股市,沒有想過自己適合做什麼的人。

有人說梭羅的想法在這個社會很不現實,我們需要穿衣吃飯,需要養房養車,需要娶妻生子。這是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對梭羅的誤解。因為,即使中國最貧困山區的農民,他們也一日三餐,需要住所,騎著自行車,甚至還有好幾個小孩。於是,那些誤解的人又繼續解釋,我不想當農民過清苦的日子。對,那正是梭羅要告訴你的,是你的欲望,而不是你的需要,支配了你的行為和選擇。當你每天苦熬加班12個小時,住高檔公寓開小車的時候,當身體替胃穿孔,闌尾炎,頸椎病,神經亢奮兼衰弱買單的時候,你滿足了你的欲望,消除了你的恐懼,欲望是不要過貧窮的日子,恐懼是不要在病的時候沒有錢上醫院。結果,你積攢了錢,卻一年沒時間買一件讓自己喜歡的衣服,你有了錢,卻沒時間跑醫院。梭羅說,你可以選擇做這種人,但人之所以為人,不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活著,即使全世界,你周圍的每個人都告訴你,人生就得這樣,你依然有權選擇不過這樣的生活,因為你,是你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人雲亦雲,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