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現在,還是受了朱元璋的遺禍,此時官員的待遇非常之差,包括他製定的官員作休製度也是非常苛刻的,甚至比之前的元朝還差,1年到頭隻有3天的假期,分別是春節,冬至,和皇帝的生辰。
這實在過分了點,那些官員實在忍無可忍,所以後來在朱元璋嗝屁以後,在年末春節前後,增加了大約一個月的假期,這樣來安撫一下,不過同時廢除了元朝時名目眾多的探親假期,隻規定父母大喪,可以守孝3年。
而現在呢,對於這種缺少人性化的製度,楊山蘆同樣做出了改變。
也就是每周休息一天,一個月休息四天,這樣一年就是近五十天的假期,然後再加上年關前後休息一個月,總共合計休息八十天,雖然這還遠遠比不上後世的作休製度,不過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極大的進步了!
並且除此之外,楊山蘆還仿照後世,推出了一個年假製度。
因為他深深知道,每天睜眼就要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每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又是多麼的想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所以現在呢,就算不能完全解放,他也有條件進行部分改善了。
也就是他規定了,一年可以一次性休假十天,稱之為年假(隻要你把手頭上的工作交接好)。
並且這個年假,還是和工作績效和工作年限掛鉤的,你工作越好,工作年限越長,就可以享受更長的年假!甚至最長都可以高達一個月!
而這樣的休息時間就很爽了,原來就能休息八十天,這樣一來都有一百一十天了?差不多幹二天休息一天?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再覺得,工作是一種苦役了。
甚至楊山蘆的改革還非常深入,就好像這次的作休製度改革,他還涉及到具體的上下班時間。
不得不說一下,這時的古人非常悲催,雞鳴即起,晨聚昏散,雖然粗看和後世的作休時間近似,可是一天的工作時間之長,可是令人瞠目結舌的。
就好像《詩經·齊風·雞鳴》中就有這樣的記錄……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雞已經叫了,上朝的都已經到了;東方已經亮了,上朝的已經忙碌了。(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也就是公雞開始打鳴,就要準備上班了,(一般約在早晨五六點的樣子),然後差不多要到天黑才能下班,所以這樣的每天工作時間之長……
甚至當初在讀明史的時候,楊山蘆還曾惡意的猜想,當初的萬曆皇帝幾十年拒不上朝,是不是也因為受不了這麼虐人的工作時間呢?你想想看,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一睜開眼就要工作……這種感覺,像不像一頭受人虐待的,不停拉磨的驢子呢?
所以現在,楊山蘆就同樣做出了改變……他規定每天辰時才開始辦公(大約在上午八點)。
而這樣一來,就比原來的上班時間整整延後了一個時辰!然後這樣的一個時辰,可是非常寶貴的呀……可以讓這些官員們,每天起床後變得非常從容,而不再是像打仗似的那樣趕時間了。
並且上班晚了,並不代表著工作效率的降低,因為這也是很明顯的,工作效率的高低,取決於你的工作熱情,如果一個人隻是抱著混日子的想法來上班的,那麼就算他一天到晚待在縣衙裏,那又有什麼用呢?隻是作為一個泥菩薩擺設嗎?
所以這個改變,同樣非常受到下麵那些官員的擁護。
並且再多說一點,楊山蘆另外還大大增加了官員的職位。
也就是之前的朱元璋定下的規矩,一個幾萬人的縣裏麵,官員卻隻有三四個(如果是在後世,最少都要有上百人吧),把人當驢子使喚!
就以一個縣來看,縣令是老大,接下來就是縣丞和主簿這二個當官的,再接下來就是吏員和差役了,官員的任務之重,令人咂舌。
就拿縣令來說,他一個人等於兼任了縣委書/記、縣工商局長、稅務局長、財政局長、公安局長、法院院長等諸多職務於一身。
老朱的想法是挺好的,可以省錢了,可是這明顯不合理啊……甚至這要是遇上一個糊塗官的話,百姓們不就是妥妥的遭殃了嗎?
(因為這樣一來,絕大多數縣令都是不能勝任的,那麼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也隻有瀆職,力所不及,葫蘆僧錯判葫蘆案了)
所以現在嘛,楊山蘆一口氣把每個縣的官員,整整擴充了一倍……一個縣裏麵最少有八個官員,這樣雖然還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可是已經大大減輕工作壓力,可以做到條理清楚,各司其職了。
然後有了這幾點改革,楊山蘆就可以相信,大明的吏治可以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且也基本可以勝任一個地方政府的需要了。而這對於改善百姓生活,改變大明形象,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