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治理天下 第四百一十四章 我來了!(2 / 2)

然後這樣就變成了,不是我不高抬貴手,而是你達不到標準,這樣完美的解決了此事,倒是這個其中,他的老爹和楊山蘆商量了一件事情,並且還很是期盼的……也就是他的大哥楊山鬆,也想到地方上去當個官,看看是不是能提供方便的。

然後對於這個,楊山蘆就感覺有些為難……老實說他這個大哥,其實並沒有什麼才能,庸人一個,在原來的曆史上也是名聲不顯。

隻是既然他老爹提出來了,然後看他的意思還是非常殷切,希望能提攜一下他這個大哥。

既然這樣,楊山蘆想想暴出兄弟不和的一幕也不太好,也就答應了下來,反正到時候給個不太重要的官職,也就可以了,並且就像這樣,楊山蘆還是和他這位便宜大哥,談了一次心,告誡他出去後,一定要謹慎小心,切不可敗壞了楊家的名聲!

而楊山鬆聽了也是很高興的,老實說他這位楊府長子,也是夠憋屈的,之前對楊山蘆異軍崛起那是非常妒忌,不過現在兩人地位差距越來越大,他連妒忌的心思都沒了,反而最近都開始狂拍馬屁的!

所以現在這樣的結果,對他還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他才能平庸,就算在兵部也升不上去,還不如下到地方,說不定會有所轉機呢!

(這位打的算盤還是非常好的,在兵部有老爹罩著我,下到地方後有我兄弟罩著我!)

倒是楊山蘆自己,對於這次全權治理四省,有著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根據前世的記憶,並且經過崇禎皇帝首肯後,調集了一大批相對比較廉潔的官員,而這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以東林黨為主,再加上一些他記憶中比較有名的官員——例如堵胤錫。

(堵胤錫此人乃是大才,因為篇幅的關係不便詳述,但是此人在原本的曆史中,全麵動手改革科舉製度,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堪稱明末奇人,有興趣的書友可以百度一下)

而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楊山蘆還是很清楚的,這次要治理四省,光靠他從陽和道東路帶出來的那些人,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是需要有大批精幹廉潔的官員輔佐。

當然主體為東林黨人也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不過現在也沒辦法——大明此時正處在緩慢改變的時刻,能用的人才有限,也隻能先將就用一下了,並且東林黨人雖然總體比較迂腐,古板,但是在個人操守方麵,還是要相對好一些的。

然後解決了錢財的問題,又準備好了人才的問題,三天之後,楊山蘆就開始正式走馬上任了……並且他此次身為四省特使,代天巡狩,不過最終他會坐鎮於河南洛陽,主持四省的治理大戰!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河南洛陽,差不多屬於四省的中心,到時候指揮起來比較方便。

崇禎十五年三月,楊山蘆率領大隊人馬……三千玄甲軍,外加一千五百名吏員(其中一千名是書院新近畢業的學子,五百名是原來治理山西的老吏員,這些人有了一年多的基層實踐,已經具有相當成熟的經驗了),外加大批糧米,正式到達了河南洛陽。

不過等到來到之後,他發現災情比他想象中還要嚴重……一路上基本都是田地開裂,赤地千裏,官道上的災民絡繹不絕,並且一路上都看不到一絲綠色,因為連樹葉子都被災民吃光了。

並且災情如此嚴重,還直接造成了二個後果,第一,米價騰貴!一石米八兩銀子,乃至是十兩銀子都毫不稀罕!而以往最多隻有三到四兩銀子一石,如此一來,百姓的謀生能力進一步減弱。

第二,人命賤如紙!在這種年景下,二隻雞就能換來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甚至有的時候,白送都可以!而這其中,隱藏的都是滿滿的血淚……因為不這麼做,難道還留在身邊等著餓死嗎?一路上的累累枯骨,還會介意再多出幾具屍體嗎?

而看著如此淒慘的一幕,楊山蘆差點都要落淚,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啊!隻是,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治理四省的決心!

隻是,正所謂階級壓迫無處不在,就好像災民們都如此淒慘了,甚至連洛陽城外視線可及的地方,都集聚了大批災民的!

可是在他到達洛陽城門後,在等待迎接的短短時間裏,就看到了好幾隊穿著錦衣,騎著高頭大馬的人物,甚至有的嘴裏還啃著燒雞的,這樣呼嘯著出城而去的。

並且這些人看模樣還隻是一些家奴,可就算這樣,門口守城的官兵都絲毫不敢為難的,甚至其中有些背景深厚的家奴,出城的時候連那些官兵都要彎腰奉承的!

所以看著如此強烈的反差,楊山蘆又是忍不住想起了一首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甚至也都不難想象了,區區家奴尚且過得如此滋潤,主人又該是如何呢?

隻是,看著這樣的一幕,楊山蘆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治理好四省的決心——河南的貪官汙吏們!並兼整個中原四省的貪官汙吏們,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