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呢楊山蘆這個人,他的性子還是比較‘懶散’的,或者說不想太累,所以他既不想自己當皇帝,可又不想自己的小命捏在別人的手裏,所以觀察崇禎處理此事的方式,就可以為他以後的戰略規劃做出參考。
而看見楊山蘆不肯表態,崇禎皇帝也知道此事確實比較難辦,於是他思考良久之後,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此事暫且壓下,等到全軍到達錦州之後,再做最終處置!
於是就這樣,明軍的戰略重心,都開始悄悄地向戰後事宜轉向了。
一天之後,全軍就已經到達了錦州城。
並且這時的錦州城,也已經解除了長達半年多的圍困!
本來圍困錦州的3萬清軍,在多爾袞帶著殘兵敗將逃到了錦州之後,雙方立即兵合一處,然後就直接逃往盛京了(希望依靠盛京的高大城牆最後一搏),至於其他地方那是完全不敢去啊……
而在得知建奴已經倉皇北逃之後,甚至都已經被嚇破了膽子,連交手都不敢之後,行營眾將在失望之餘,卻又都是非常歡喜的……因為他們都知道,隨著成功救援錦州,就預示著此次的出征之戰,已經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出戰前定下的戰略目標,已經圓滿完成!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建奴主動解除了錦州之圍,全軍逃往盛京之後,此次的國運之戰,也就是原本曆史上的鬆山之戰,已經可以宣告結束了……曆史迎來了新的篇章。
甚至和原本的曆史相比,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絕妙的寫照!
在原本的曆史中,此次的國運之戰是以明軍大敗虧輸告終!十三萬出征的明軍,最終隻剩下二萬殘兵敗將,在洪承疇的率領下全軍逃入鬆山城,並於半年之後最終被攻破!曹變蛟,王延臣這樣的忠臣良將,全部被清軍斬殺!
可是現在呢?卻輪到狗韃子大敗虧輸,並且被打的都不敢交手,全軍逃往盛京城了!這樣的轉變……
所以在全軍到達錦州城之後,明軍也就開始稍加修整,並且崇禎皇帝也需要在此停留,因為他還是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的(例如如何對待錦州城守將祖大壽,處理私通韃虜的那批人等等)
崇禎十四年的十二月八日,入援大軍到達錦州城。
包括這一天的上午,錦州城的主將,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在得到通報,崇禎皇帝即將於半個時辰之後,正式到達錦州城之後,他已經早早的率領屬下全體官員,在錦州城門口親自迎接了!
甚至等到代表崇禎皇帝的天子鑾駕,出現在錦州城門口的時候,祖大壽早已經跪倒在地,甚至連腦袋都是深深的貼在地麵上,一動都不敢動的!心情更是非常忐忑!
至於他之所以如此,那也是很明顯的,如果說祖大壽一開始還算聽從朝廷命令的話,等到朝廷勢力衰落之後,他就開始不聽調遣了,崇禎幾次召他入京,他都抗命不去!至於祖大壽的兒子義子都在韃子那裏當了大官,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樣的兩頭下注……
當然,如果本來是狗韃子那邊獲勝的話,那倒也無所謂,他可以繼續當他的大軍頭,崇禎拿他無可奈何。
可是現在呢?狗韃子被打的連家都找不著了,朝廷勢力重新崛起,甚至這次崇禎都親自來到了錦州城,所以祖大壽就開始害怕了呀……萬一崇禎皇帝和他來個秋後總算賬,甚至要砍他的腦袋的話,他又該怎麼辦呢?
畢竟他可是沒有力量反抗的,雖然他手下還有1萬多關寧軍不假,可是其中真正聽命於他的,大概也隻有兩三千家丁而已,可是就憑著這三千人,來對抗朝廷的十萬大軍?所以這個主意想都不用想啊!
所以包括此時,等到崇禎皇帝從鑾駕上下來,出現在祖大壽的麵前之後,祖大壽已經是立刻開始磕頭了:“罪將祖大壽,拜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哼!”時隔整整十二年之後,再次看見了這員屢屢抗命的大將,崇禎皇帝就是重重哼了一聲,甚至都沒有說什麼免禮平身之類的話的,隻是深深的看了祖大壽一眼後,就重新上了鑾駕,直接往錦州城裏而去了。
然後祖大壽看見崇禎的這副做派,就是心裏更加沒底了……都已經是十二月的冬天了,可脖子上的汗直往身下流啊……皇上你好歹發句話呀!而像現在這樣不表態的,更加令祖大壽心裏沒底了!
可是還能怎麼辦呢?這個遼東最大的軍頭,甚至隱隱都有遼東王趨勢的總兵官,此時此刻,卻隻能乖乖的跟在鑾駕後麵,亦步亦趨,連一絲異常的舉動都不敢有的——祖大壽即將迎來的,是對他命運的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