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鬆山之國運之戰! 第三百八十八章 爭相出兵!(2 / 2)

所以楊山蘆的意見就是,接下來已經不需要奇謀,隻需要穩紮穩打,大軍抱團在一起,穩穩的進攻,就可以輕鬆的獲得勝利了。

(包括之前需要快速進兵,那是為了救援錦州,不過現在已經有他派出的1萬玄甲軍騎兵,趕到了錦州,並和那裏的3萬清軍打了一仗,雖然差不多算是不分勝負,但是錦州的對外交通,已經被完全打通,狗韃子再無圍困錦州的實力!

包括錦州城內急需的各種物資糧米,也已經帶去了一部分,所以說已經完全不用著急的)

而對此建議,洪承疇也是深表讚同的,甚至不客氣的說,雖然此次入援之戰,兩人是第一次共事,但是打到現在,洪承疇已經服氣了!或者說他不得不承認,有的人真的是天賦異稟!他這個十二年的老督師,很多地方還真的不如楊山蘆啊!

並且他也並不擔心楊山蘆太過光芒耀眼,從而分潤了他的軍功……畢竟打到現在,狗韃子都被打的快要滅國了,還擔心軍功不夠分嗎?所以洪承疇是完全支持的。

當然這個作戰思路,也是非常正確的,屬於老成謀國之舉,所以包括行營眾將在內,也全都是支持的。

不過雖然如此,穩紮穩打,打還是需要打的,而在這個‘打’的人選上,卻是產生了分歧。

也就是打到了現在這種程度,洪承疇還沒宣布作戰計劃呢,十大總兵已經是紛紛主動請戰了!

而那種作戰的熱情,和之前剛出兵那會,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當然像老將楊國柱什麼的,那還好一些,像薊鎮總兵白廣恩,密雲總兵唐通這樣的,那種作戰熱情,完全是天差地別啊……)

當然之所以反差如此之大,那也是很正常的,也就是在原本的曆史中,這正是明軍一貫的表現。

甚至在最糟糕的時候,朝野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和東奴對戰的時候,臨陣而逃為上勇,望風而逃為中勇,誤聽而逃為下勇!也就是和東奴作戰,能看見東奴的人影再逃跑,都已經算是勇敢的了!可是現在呢?

既然奴酋皇太極手中,一共也就是1萬多點的人馬(還沒彙合錦州的3萬清軍),所以這麼點可憐的兵力,甚至一個強大一些總兵的實力,都可以去滅掉他了!所以麵對這種天大的機會,可以一舉擒拿奴酋的偉業!還有誰會錯過的嗎?

(也就是現在不流行寫血書,不然的話,估計請戰的血書洪承疇都不知道要收到多少了!)

“嗬嗬,諸位將軍,大家不要爭了,坐下來慢慢商量嘛——”而看到這種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的局麵,洪承疇那都是笑容滿麵的,甚至連同遼東巡撫邱民仰,兵備道張鬥、蔡懋德等文官,也個個都是滿麵笑容的……

要知道這些人,之前都是駐守遼東的文官(洪承疇之前是薊遼總督),所以見慣了那些武將的模樣,知道要去和韃子交手的話,就是磨磨蹭蹭,畏敵如虎……可是現在呢?

隻是看見十大總兵人人都要搶著去!拚命要去和狗韃子作戰,洪承疇見了,覺得也有煩惱……那到底安排誰去呢?畢竟這種明顯去摘桃子的機會,安排誰去都不太合適啊,很容易厚此薄彼啥滴……

(在這裏重新介紹一下,這次入援的十大總兵,他們分別是,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李輔明,於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大同總兵王樸,薊鎮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劉肇基,山海關總兵馬科,密雲總兵唐通,寧遠總兵吳三桂,集中了老中青三代,北方戰兵的精華啊)。

倒是這個時候,一直沒有表態的楊山蘆卻是說話了(他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搶著出兵的大將,至於其他的什麼副總兵,參將什麼的,連爭得資格都沒有,隻能在一旁為自己的主將助威)。

楊山蘆就是看了看那些正在爭執不休的總兵們,甚至有幾個都已經爭的臉都漲紅了,都跟頂牛似的了!開始論資排輩!講資格,講資曆!畢竟人人都很清楚,這樣的機會一百年都不會有一次,所以絕不能錯過的!

倒是楊山蘆,他見狀就是很平和的說道:“諸位大人,此次我入援大軍能獲得如此可喜局麵,實乃我全體出征將士齊心協力的結果,而值此對韃子的最後一戰時刻,楊某人有句話,不知道諸位能否聽上一聽?”

Ps 鞠躬感謝書友ynmzlyh的打賞!鞠躬感謝書友玉樹淩風的打賞!一天居然有二人打賞,這讓白馬很高興,白馬也會寫出更好的情節,來回報諸位的厚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