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鬆山之國運之戰! 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勢已去!(2 / 3)

而如果不議和的話,等到最後一點兵力打完了,嗬嗬,那就都等死吧!

“絕不可以!”而皇太極聽了之後,卻都是氣得嗓子一甜,一口鮮血差點直接噴了出來!幸好又被他硬生生吞了下去!不過就算這樣,他也已經氣得身子亂顫了!

而這也是很明顯的……因為皇太極非常清楚,就算其他人都能夠議和,可唯獨他不能議和!

(議和的話,他的腦袋絕對要交出來頂罪的!甚至他還不懷好意的猜想,恐怕在座很多人都是打得這個主意吧……用他的腦袋頂缸!換取他們的活命!)

可越是這樣,皇太極心中就越感到悲涼……這些人還都是武勇有餘,智慧不足啊,真以為把我的腦袋送上去,那就能完了?真以為沒了大清國之後,你們還能保住性命?

要知道我大清征戰這麼些年來,固然收獲了很多‘盟友’,可是得罪的仇家更多(例如公主殿下烏雲娜,就可以算作其中之一),所以到了那時候,看到我大清國落魄如此(到那時有沒有大清國還兩說),他們還會放過你們?不撲上來把你們撕成碎片?

而且皇太極也知道他們的想法,那就是交出他這個首惡,再搖尾乞憐,俯首稱臣,估計就能混過去了(就像曆史上的老奴一樣,老奴在弱小時期,都是依附於遼東總兵李成梁,甚至毫無廉恥的管他叫爹的)。

可是現在還可能嗎?他隻能感慨這些人的智商了——因為明國多了一個楊山蘆啊!如果是在沒有楊山蘆的時候,這確實有可能的!(就好像在原本的曆史上,八大王張獻忠都做了那麼大的孽,殺了那麼多的人,明朝說招安就招安!搖身一變還能當上個將軍!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稱的上是一種寬容)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而且你們就沒發現,這個彗星般崛起的楊山蘆,對於明國的皇帝具有非凡的影響力嗎?

先不說崇禎十一年那次他們戰敗之後,那會假惺惺提出兩國議和的時候(其實是皇太極借此機會喘息而已),明國的條件就已經非常苛刻了(其中就有楊山蘆的意思),所以更不要說現在了!

所以真要議和的話,先不說他皇太極的腦袋肯定保不住,甚至連國體都無法保住!(因為在這種形勢下,皇太極覺得卑躬屈膝的稱兒皇帝,甚至不稱皇帝,改稱國主,都是種奢望!

他覺得最大的可能是,去掉大清國的國號,取消八旗建製,然後最後可以存在的,也就是一個不超過萬人,乃至是幾千人的遊牧部族而已。

所以真到了那種地步,比起當初太祖十三副鎧甲起兵時的狀態,也好不了多少啊!所以真要是那樣,如何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如何能對得起太祖的英靈!幾十年的努力都白費了呀!)

所以皇太極知道,絕不能議和!(也就是簡單地說,因為有楊山蘆的存在,想要靠議和來蒙混過關,已經行不通了,甚至他有時候都有種感覺,楊山蘆仿佛能未卜先知的,很多事情比他知道的還清楚)

隻是皇太極的這一番苦心,很多人卻不能理解,當然這也是很明顯的,狗韃子的底蘊還是太淺啊……從半野人的狀態進化到現在,也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而已!(和華夏五千年文明都不能相比的)

所以這些人,手中握著刀槍倒也能當個強盜,也確實很凶殘!可是要讓他們玩智謀,縱橫謀略,那就不行了!這些塞外蠻夷的腦子裏,有腦漿這種玩意嗎?恐怕都是長的肌肉吧?

於是接下來,皇太極又是勸說了一番之後,也就放棄了這種努力……因為這些滿清重臣完全聽不進去啊……甚至連言語之間也越來越放肆!幾乎不再把他當成皇帝看待了——你手中沒有兵權,誰還鳥你!(包括他那位科爾沁部的盟友,也隻能朝他苦笑一下,表示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