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裏,還是習慣平時稱為軍校生,正規場合稱為書院的學生)。
“回皇上,學生正是。”因為總旗還不算是正式武官,不能自稱下官,但是自稱草民又不合適,所以幹脆就以這個替代了。
不過崇禎皇帝感興趣的顯然不在這裏,因為他仔細打量著這個總旗官……就發現果然和其他的普通玄甲軍又不一樣,他的眼睛裏異常明亮,其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顯然喻示著他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樣——不愧是書院裏出來的。
既然遇到了,崇禎就和他交流了一番,並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崇禎無所不問,而這個總旗官卻都能回答出一二,並且非常貼切的。
而這就讓崇禎皇帝非常讚歎了……楊卿的這個書院辦的好啊!你看培養出來的都是棟梁之才啊!不然的話普通的一個總旗官,哪有這樣的見識!甚至看見他能說出話就算不錯了!
並且崇禎皇帝一番交談後,還意外得知這個總旗官,就是當日在不利形勢下,還毅然升起小藍旗,和清國禦林軍血戰到底的總旗官之一,就更加感興趣了,崇禎就是好奇的問道:“小將軍,所謂螻蟻尚且貪生,可是當時在那麼嚴峻的形勢下,你又是怎麼想的呢?是什麼理念在支持你要戰鬥到最後一刻呢?”
而這個總旗官就是看了看崇禎,又看了看正站在崇禎皇帝身邊的楊山蘆,然後一字一句的回答道:“回皇上,我是這樣想的,在我進入書院學習的第一天起,大門口就刻著這樣一句話——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現在引申開來,那就是——為大明崛起而奮戰!”
“好好好!”崇禎聽了那是大為感動,也大為振奮!果然有理想的人就是不一樣!不愧是書院裏培養出來的人才啊!
如果是換成其他明軍,他們多半隻是為了軍功犒賞而戰鬥,所以看見即將小命不保,還會死戰到底嗎?可是現在呢?如果不是有著這種頑強的信念,這種決死的信心,還會死戰到最後一刻嗎?乃至最後取得奇跡般的勝利?而這不就是我泱泱華夏,所具有的偉大力量嗎?
所以在離開軍營之前,崇禎皇帝都是親筆手書四個大字——北方基石!贈予這個總旗官!並且在離開之後,他都是非常感慨地對楊山蘆說道:“愛卿啊,今天朕這次下來,感觸很深啊!”
“並且老實說,當初你開辦那個天下書院,朝廷中還是有不少非議的,可是現在事實證明,你的這個天下書院,辦得非常好!非常成功!培養出了一批好學生啊!所以等到此次大戰結束之後,關於日後的國家治理,還有書院開辦等等事宜,朕還要和你好好探討一下。”
“固所願耳——”而楊山蘆聽了就是微微一笑,當然他的心情也是很不錯的,先不說他教出的學生果然很不錯,給他長了麵子,包括多年的付出,五年磨一劍(書院已經堅持了五年),也終於看見了回報!
因為崇禎這麼說,他也是完全能夠理解的(當初他安置在京城的探子,也有搜集到的這種信息)。
當初他開辦天下書院,‘離經叛道’,堅持要加入什麼算術啊,軍事之類的,被很多文官都是罵的狗血噴頭,說他是亂彈琴,胡亂修改聖人章法!聖人早就說過了,有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你加入其他的下賤雜學,這不是瞎搞一氣嗎!可是現在呢?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成功的!
並且這還是從各個方麵,都是證明非常成功的!例如先說武的方麵,此次乳峰山一戰,大敗清國禦林軍(兩黃旗精銳),就已經證明了這個模式的成功!
再說文的方麵,就如之前自己治理山西的時候,書院裏培養出來的那麼多吏員,又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然的話山西治理哪有那麼容易成功?而不成功的話,今天又哪來的錢糧打仗呢?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種種成功,文武兼備!才能徹底證明了這個模式的價值!崇禎皇帝才能發出這樣的感慨!
而這樣等到看完軍營之後,崇禎皇帝這才滿意的離去。
此時時間已經不早了,不過就算這樣,楊山蘆還不能休息的——因為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Ps此章的最後一段,就是崇禎會見總旗官那一段,似乎有些囉嗦,不過不寫出來不舒服斯基,並且白馬下回會注意的,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