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這兩座山都是小山頭(例如乳峰山的高度隻有約200米,隻有後世東方明珠的高度一半都不到,清軍擺不開多大的工事)
所以此地的清軍,主要就是依托山勢,沿著山下展開陣型,當然他們也是充分利用了這兩座小山……那就是把能搬上去的火炮全部搬了上去,這樣到時候居高臨下往下開炮,占據先天的優勢。
而等到13萬明軍來到之後,眾多總兵一看,也就明白了皇太極打的主意……也就是他要借助這裏地形的優勢,和我軍再來一場生死決戰!
並且像這樣一場過10萬人的大軍團作戰,在人類曆史上都不多見的……整個戰場的寬度都會延綿十幾裏的。
既然如此我軍也必須奉陪的(因為除此之外無路可走),不過在明軍同樣擺開陣勢,準備發動進攻的時候,卻遇到一個小小的問題。
也就是一般來說,像這樣連綿十幾裏的大決戰,都是分為中軍主陣和左右兩翼的,現在的問題是左右兩翼容易分配,可是中間由誰來進攻,這就是一個比較微妙的問題了。
因為根據哨探的回報,狗韃子把他的那些火炮全都搬到了山上,這樣可以居高臨下往下射擊,並且借助這個高度的優勢,他的雖然隻是仿製火炮,卻能射出堪比玄甲軍新式火炮的射程。
(也就是說之前狗韃子的仿製火炮,射程隻有二裏不到,可是現在呢,能打到二裏乃至是三裏!完全籠罩了整個主陣進攻的方向),所以誰要是負責主陣進攻的話,肯定傷亡不小,換句話說,屬於吃力不討好。
(或許有人會說,我不攻主陣行嗎?隻攻他左右兩翼,避開火力最強處!可是那也不妥,這樣明軍就會自己分割為左右兩塊,中間空缺,容易給韃子找到機會)
所以在此微妙時刻,在看過地形之後,楊山蘆當即就是義不容辭地表示……這個中軍大陣就由我玄甲軍來攻吧!
而他之所以這麼說,那也是很明顯的……楊山蘆不是傻子,看不懂其中利害,可是他更加知道,這種國戰時刻,不是計較個人得失的時候!值此國戰時刻,我不挑重擔,誰來挑重擔!
又或者換句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他苦心打造的玄甲軍,就是為了在這種關鍵時候頂上去!發揮他的作用!不然的話如果讓其他軍隊頂上上的話,到時候萬一頂不住清軍的炮火,從而造成中軍主陣崩潰,左右兩翼聯係切斷,那整個戰局都將變得非常危險的。
此時一幹總兵都在現場,而聽了楊山蘆這樣的表態,就連行營督師洪承疇,聽了都是非常高興的……本來他還在頭疼該如何安排呢?可是現在呢?不愧是鎮國將軍!鎮國伯!大義為先啊!
至於其他總兵,聽了更是沒話說了,如果是以往的明軍,打這樣的硬仗都是挑肥撿瘦的,以避免自身損失,可是現在呢?堂堂鎮國伯,都是勇挑重擔?把弱小的敵人留給他們?
(其實楊山蘆完全可以用他伯爵的身份,命令其他總兵頂上去的)
於是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其中像老將楊國柱,良將曹變蛟什麼的就不用說了,就連之前的怯弱將軍馬科,唐通等人(不善於進攻而善於逃跑),都是當場咬破手指,弄出一碗血酒的,當場表示此戰有進無退!誰要是敢辜負鎮國伯的心意,誰就是小娘養的!
於是這樣一來,眾將都是眾誌成城,當下定下戰略,就以3萬玄甲軍放在中央(還有五千玄甲軍作為機動力量,彙合洪承疇的中軍督標營,並由其他一些參將,遊擊組成的一萬兵力,這樣共約二萬人,好到時候支援各處)。
其他十一位總兵則分為左右兩翼,呈燕翅型一字排開,一場驚世大戰即將再次開始!(畢竟此戰要是清軍再失敗的話,差不多這次入援之戰就可以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