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期盼的也並沒有多高,也不一定需要要了他的命嘛,隻要能夠削去他的軍權,退出山西,然後再一貶千裏,打發到哪個犄角旮旯裏去養老(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流放),那就可以了嘛,哈哈!)
******
京城,紫禁城。
此時的崇禎皇帝,也已經感到了這股風潮來襲!因為在一開始,還隻是少數幾個別有用心的監察禦史(隸屬都察院,有聞風奏事的權力),上了幾份不痛不癢的折子,說是最近風聞民間有這種傳言,還請皇上早日定奪的。
而一開始這種折子,還被王承恩想辦法給‘壓’著的(也就是在一堆奏折中,盡量放在最下麵,把每天新送來的再放在上麵),這樣盡量拖延一下,而隻要等到這股風潮過去之後,那也就好了。
至於說他想造反,那不是扯淡嗎!楊山蘆要是真的想造反的話,當初崇禎微服私訪東路的時候,那就是最好的機會,還用等到現在?所以對於這種屁話,王承恩是完全不相信的。
可是隨著彈劾的折子越來越多,他就壓不下去了,甚至這其中不光是那些監察禦史,就連一些朝中大臣都開始正式上奏的。
當然這些大臣,其中有本來就收了韃子的賄賂的,有本來就是和楊山蘆有仇的,並且調子還起得很高,什麼此獠不除,國無寧日啊,反正就是重新起了一個彈劾他的高//潮啊……
而等到這些彈劾的奏折都彙集到了崇禎這裏之後,崇禎看過之後,連他都不得不引起重視的……畢竟對於三百年前的古人來說,龍穴龍脈什麼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這關係到的可是大明江山!三百年的基業!
當然,崇禎當了十幾年的皇帝,已經不像剛開始那麼好忽悠了(他剛登基時隻是個十七歲的少年,當然要多多聽取那些兩朝老臣,乃至是三朝老臣的意見的),不過現在嘛,那就不能偏聽偏信,而是要聽取多方麵意見的。
於是崇禎在看完了這些彈劾楊山蘆的奏折,又是沉思了一會,接著就是叫來了專門負責稽查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等到駱養性趕到之後,崇禎就是問道:“駱愛卿,對於民間中最近刮起的這股風潮,說什麼楊愛卿要造反,你錦衣衛可查出了什麼線索嗎?”
“回皇上,這個錦衣衛正在偵查中。”駱養性就是很小心的回答道,其實他心裏清楚,這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兩邊他都得罪不起啊……所以還是等到崇禎明確了態度之後,他再相機行事吧……
隻是崇禎卻不滿意這種回答,於是他就是提到了很多奏折中都提到過的那句俗語——黑龍背,出神龍,然後問駱養性:“這些傳言中,說楊愛卿當初之所以選擇鎮虜衛作為起家之地,就是因為那裏的山脈有虎踞龍盤之勢,有黑龍背,出神龍這樣的預言,所以朕來問你,當地是否真的有這樣的預言?”
“回皇上,這個確實是有的。”駱養性就是悄悄的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回答道,同時他心中就是在暗暗慶幸,幸好他在發現這件事情鬧大之後,已經立即派錦衣衛去東路查探過了,所以現在才能回答的出來。
甚至為了表示自己並沒有失職,他還詳細的介紹了一番這句話的來曆,包括鎮虜衛當地那兩座具有虎踞龍盤之勢的山峰(也就是所謂的龍脈龍穴),至於這到底是不是真的代表著龍脈龍穴,那就隻能由崇禎自己來判斷了。
而駱養性說完之後,就是大氣不敢出的趴在那裏,等候崇禎的示下,而崇禎皇帝呢,在聽完之後,卻是沉吟不語,隻是在原地開始踱步。
而見了他這副樣子,駱養性和一旁的王承恩更是大氣都不敢出……他們都知道這是崇禎皇帝遇到了為難事情的時候,才會如此表現……
當然他們更加知道,崇禎接下來的決定,就要關乎到楊山蘆的性命,乃至是關乎到大明朝的存亡,朝廷安危的!畢竟崇禎要是真的決定對付楊山蘆的話,想必楊山蘆手握雄兵,也不會束手就擒的,這到時候雙方打起來……
現場的氣氛,簡直都要窒息了……而在崇禎足足轉了七八圈之後,終於當場站定,然後駱養性就知道,最終決定已經做出!就是不知道是雷霆還是雨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