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經營山西 第二百八十章 皇太極要議和!(3 / 3)

“呃——”聽到多爾袞忽然表態支持,並且還開始拽文,另幾個八旗旗主就是麵露茫然之色……雖然滿清已經立國,可是蠻夷依舊是蠻夷,大字都不識幾個的,又哪裏聽得懂這樣的典故呢?

倒是皇太極,雖然心中依然忌憚這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可還是不得不讚歎他的見識不凡,不愧是睿親王,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然後皇太極就是好好地和這些八旗旗主解釋了一番,並且表示我大清國也到了臥薪嚐膽的時候……這些八旗旗主這才勉強同意的。

不過就算這樣,如果真的要議和的話,具體涉及的事情還是非常多的!例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能不能保留國體……也就是保留大清國的稱號!

畢竟滿洲八旗發跡之前,不過是大明在關外的一條看門狗而已,就算之後發跡了,成為大清國也不過是二三年的事情而已,可是對此明國已經非常不滿了,所以這要是議和的話,明國提出讓他們自去國號,這又該如之奈何?

而聽見提他們提出這個問題,皇太極的臉皮都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畢竟議和隻是權宜之計,緩和外部局勢而已,可如果真的要是去了大清的國號(就好像曆史上的南唐那樣,隻能稱作國主,或者是兒臣之國),那這個就觸及底線了!就是下麵的滿洲八旗都不會答應!

不過對此皇太極已經考慮過,所以他此刻就是說道:“這個國本是萬萬不可動搖的!如果明國有這方麵的意向,我們可以去賄賂一下他們的重要大臣,以取得他們的諒解。

而除此之外,為了彰顯我們的誠意,我們還可以和親嘛……聽說明國皇帝有一個女兒,封號坤興公主,年方十三,很得他的寵愛,那我們還可以向他求親嘛,來顯示我們的誠意!”

“這個辦法好!”這些八旗旗主聽了之後,都是紛紛點頭,因為他們都知道,明國的人信奉孔孟之道,比較迂腐,如果真能夠求親成功的話,雙方結成了親家之國,明國還好意思來攻打他們嗎?這樣就可以贏得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了。

當然,這對他們來說是根本不會形成束縛的!區區一個女子就能決定雙方的國運?扯淡!該翻臉時還得翻臉啊!

既然如此,這次的最高會議就定下了基調,那就是對內殘酷剝削蒙古諸部,把這次的災禍轉嫁到他們頭上!對外則是向大明議和,並且還向他們求親,通過這些努力,來贏得一個休養生息,進而恢複實力的時間和空間。

於是這樣最終確定之後,皇太極當即修國書一封,派信使遞交給了明國的崇禎皇帝,而在得到這份議和的國書之後,朝廷之中當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有同意皇太極求和的,也有不同意求和的。

同意求和的認為,這樣可以防止擅動刀兵,休養國力,而不同意求和的一派,則認為東奴一向是養不熟的狼崽子,這不過是養虎為患而已!所以一時之間,朝野之中爭論不休!

不過因為皇太極舍得花錢,已經悄悄買通了不少官員替他說話,甚至還走了新任的文淵閣大學士,也就是當朝首輔劉宇亮的門路。

不過劉宇亮此人屬於無膽之輩,或者說擅長做牆頭翁(在原本的曆史中,此次清軍入寇,劉宇亮自請督察軍情,結果麵對清兵卻是望風而逃的),所以這次雖然沒有收受皇太極的賄賂,卻也明哲保身,沒有表態,於是這樣一來,雙方更加爭論不休。

不過無論雙方如何爭論,有一點卻是都持一致意見的,哪怕是那些已經被皇太極買通的官員,也不敢就此事發表謬論……那就是關於坤興公主和親的事情,那是絕不可以的!

當然這也是大明的曆史傳統,在這一點上來說,大明朝還是很有骨氣的,也就是著名的三不王朝……不割地!不和親!不賠款!和前朝懦弱的北宋,卑躬屈膝的既割地,又賠款相比,那是相當有骨氣的!

(在這裏多說一句,大明縱然有很多不是,沒有擋住滿洲八旗的鐵騎,致使我漢人被奴役三百年之久!但是在這一點還是很有骨氣的!不割地!不和親!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鐵骨錚錚!(包括明亡時刻崇禎自殺而死,用生命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這在諸多王朝中,都是相當罕見地!)

所以對於韃子的這份國書,在當朝首輔劉宇亮不表態的情況下,次輔楊嗣昌的意見,就顯得很重要了,不過在崇禎暗地裏詢問之下,楊嗣昌同樣覺得很是為難,不好做出決斷。

於是在收到皇太極的國書幾日之後,楊嗣昌就是飛鴿傳書,要聽聽楊家千裏駒——楊山蘆的意見。

而這是原本曆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曆史已經拐上了岔道,就不知道楊山蘆會如何表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