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明有將名三郎! 第二百五十五章 聖旨到!(2 / 3)

所以現在,崇禎自覺還是手下留情的,真要是事實確鑿,誅他三族就好了,並且除此之外,崇禎還有一道旨意……既然盧象升身受重創,不能視事,行營不能沒有領頭的,所以就重新派了一員大臣過來,出任監軍,也就是暫代督師之職。

並且這個人還是楊山蘆非常熟悉的……那就是他的老爹,當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出任行營監軍,統轄大軍,乃至日後和關寧軍兵合一處後,依然以他為首。

其實如今朝廷缺乏幹才,本來崇禎皇帝是舍不得讓楊嗣昌外放的,不過這次卻是楊嗣昌自己強烈要求的……

而楊嗣昌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幾天前他接到了楊山蘆的飛鴿傳書,委婉的告訴了他那個天大的機遇之後,楊嗣昌頓時興奮了,覺得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的!重現前代先賢於謙的偉業!所以就是自告奮勇的請君獨斷了。

而行營眾將呢,接到這個消息都是非常開心的,畢竟楊嗣昌的名氣,還真不是蓋的!(早在崇禎四年,楊嗣昌就曾以右僉都禦史銜,提督山海關軍務,直到今天山海關顯功祠內依然留有楊嗣昌的塑像,表彰他防禦韃虜有功)

而作為楊山蘆呢,接到這個消息之後那就更高興了……自己的老爹來做監軍,成功的把握那就更加大了!這就是老天爺都要滅亡韃虜啊!

而他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多爾袞這一路清軍可能做出的反應,不過按照楊山蘆的計劃,同樣會有應對之策,不會讓他們給北路清軍以任何幫助的,所以說,勝利的號角,已經可以吹響!韃虜滅亡的喪鍾,已經可以期待!

********

五天後,當行營大軍一路前行,趕到了滄州地界之後,也終於和前來上任的楊嗣昌部彙合了。

並且楊嗣昌這次過來,還是和宣旨的太監一起過來的,甚至這次宣旨的太監規格都是非常高的……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親自前來宣旨,可見崇禎皇帝對於此次宣旨的重視!

而等到行營眾將得到消息之後,都是原地駐紮,一起出來迎接的,包括依然臥床不起的盧象升,都是掙紮著下地,前來跪迎聖旨。

不過等到王德化趕到之後,看來他早就得到過崇禎的親自囑咐,所以在宣旨之前,就特地聲明這是皇上特意囑咐的……盧象升盧愛卿隻要坐著聽候宣旨即可,不必遵照繁文縟節。

這種皇恩浩蕩,讓盧象升都是非常感動的,也更加堅定了他決死報國的信念。

而且這次宣旨的場麵也是非常宏大,王德化都是讓盧象升召集全軍一起聽宣,並且還專門找了幾十個軍中的大嗓門,到時候他念一句,這些大嗓門來複述一句,好讓全軍將士都能聽到聖旨倫音的!

畢竟對普通的軍士來說,恐怕一輩子都不一定有這樣一次聆聽聖旨的機會!包括這次聖旨的內容,也是比較大氣,從而可以更好地讓全軍將士感受到皇恩浩蕩,進一步激勵士氣的。

按照程序來說,宣旨太監代表的是皇權,所以從步驟上,第一步是宣旨,之後才是為楊嗣昌接風洗塵的,所以等到現場布置完畢,擺上香案,點上檀香之後,王德化這才正式登場。

他先是從隨行的七八名錦衣衛手中,取過一個黃綢包裹的錦匣,,然後小心取出以黃綾封套的聖旨,,醞釀了一番情緒之後,才開始大聲宣讀起來……而他讀的第一條就是楊嗣昌的任命狀,畢竟以楊嗣昌的身份地位,理應放在聖旨開頭宣讀。

而具體來說,也就是兵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楊嗣昌,,出任此次行營監軍,而且考慮到盧象升的身體康複進度,沒有兩三個月是不行的,所以實際上,監軍之職已經是整個行營的掌舵人。

對此行營眾將當然是沒意見的,一來以楊嗣昌的才幹,在整個明末都是首屈一指的,再加上這位還是鎮國將軍的老爹,這種關係擺在這裏,還有誰會反對嗎?

而等到念完這第一條之後,接下來王德化念到的就是具體封賞了……也就是和行營眾將息息相關的,所以現場十幾員將領,一個個都是豎起耳朵聽著……

而王德化這個閹臣呢,不知為何他也是非常興奮,念得非常鏗鏘有力的,隻聽見他略顯尖銳的聲音在整個營地上回蕩:“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山東行營督師盧象升,勇於國事,不幸負傷,特賜禦製十全大補丸一副,以安心養病,並賜金廂犀束帶,織金胸背麒麟圓領各一,玉珊瑚一對,以示恩賞!”

(因為崇禎知道盧象升清廉過人,所以這次沒有賞銀下來)

“今有鎮朔將軍、宣府總兵官楊國柱、山西總兵虎大威、大同總兵王樸、三大總兵英勇善戰,勇挫韃虜!朕心甚慰,賜下賞銀二萬兩,賞功銀牌一千副,用於封賞眾軍!此外諸卿的具體封賞,等到東虜入寇結束之後,一並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