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1.明末遼東明軍陣亡將領名錄(3 / 3)

袁應泰感到大勢不妙,於是入城,與巡按禦史張銓(齊黨成員)等人分別到各個城門督戰固守。

按察使司的幾位派出官員(估計是道員)高出、牛維曜、胡嘉棟及督餉郎中傅國一齊逾城逃遁,人心逐漸渙散。

又過了一天,叛軍攻城更加猛烈,袁應泰指揮諸軍列楯(大盾牌)大戰,又敗。薄暮,譙樓失火,賊兵從小西門入城,城中大亂,蒙古降人和一些漢奸引導叛軍撲向各個要地。

袁應泰坐在城樓上,知道大勢已去,長歎著對謂張銓曰:“您沒有守城的責任,應該快逃走。吾就死在這裏了。”遂佩著尚方寶劍和官印自縊而死。)

8、廣寧之戰孫得功、參將鮑承甫、劉渠、祁秉忠、羅一貫(以降將李永芳作為內應,孫得功做先鋒,調出廣寧、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後金軍隊。

祖大壽率領會合明將祁秉忠進戰,熊廷弼派部將劉渠支援,雙方戰於平陽橋(今遼寧大虎山南八家子附近)。

孫得功和參將鮑承甫一交鋒即行逃亡,劉渠、祁秉忠戰死。西平堡守將羅一貫殞國)

兵備道參政高邦佐(獨自赴鬆山(遼寧錦縣鬆山鄉),長歎:“不能存廣寧,何顏入關!”遂自縊死。)

9、寧遠之戰遊擊金冠,武訥格統領的後金騎兵,分列12隊,武納格居中,撲向位於島“龍頭”上的囤糧城。

島上明軍,“鑿冰寒苦,既無盔甲、兵械,又係水手,不能耐戰,且以寡不敵眾”;不料大雪紛飛,冰濠重新凍合。後金騎兵,履冰馳進,從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糧城北門,猛烈廝殺,衝進城中。

後金騎兵馳突亂斫(zhuó),島上水兵陣腳遂亂。後金軍火焚城中囤積糧料,濃煙蔽島,火光衝天。

旋即轉攻東山,萬騎馳衝;巳時,並攻西山,一路湧殺。後金軍的馳突攻殺,受到明守島官兵的拚死抵抗,島中諸將,金冠先死,而姚與賢等皆力戰而死。

都司王錫斧、季士登、吳國勳、姚與賢,艟總王朝臣、張士奇、吳惟進皆死。

10、鬆錦大戰,總兵楊國柱(兵部尚書陳新甲主張速戰速決,催承疇進軍。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承疇在寧遠誓師,率八總兵、十三萬人,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

二十九日,命總兵楊國柱率領所部攻打西石門,楊國柱中箭身亡。)

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明軍“因餉乏,議回寧遠就食”,決定分成兩路突圍,屆時“各帥爭馳,馬步自相蹂踐”!

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

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鬆山城,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不久“轉餉路絕,闔城食盡”,鬆山副將夏承德遣人密約降清,以為內應。

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

11、崇禎十六年李輔明、袁尚仁(崇禎八年追隨祖寬。崇禎十四年爆發鬆錦之戰,宣化總兵楊國柱中箭身亡,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明軍大敗,李輔明等奔入塔山!

崇禎十六年為援剿總兵,是年冬天清軍進犯寧遠。輔明奉命馳援,力戰歿於陣。濟爾哈朗斬殺明總兵李輔明、袁尚仁,並攻取中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