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天後,深水井就已經打好了,並且出的水質也不錯,楊山蘆還親口嚐了一下,並沒有絲毫鹽堿的味道,楊山蘆就是非常滿意……打好水井,鹽堿地的治理就成功一半了。
而接下來就是製作灌井水車,這樣配合驢子等大牲畜帶動水車,就能提水了,不然的話這麼深的水井,如果靠人力提水的話,都能把人累死。
製作灌井水車就需要專門的木匠,不過許莊和附近的農莊,本來就有木匠,然後當地的大戶人家,也有製作灌井水車的傳統,倒也不用擔心。
於是又找來了五六個木匠後,談了價錢,很快一架灌井水車也是造好了。
這種灌井水車,其實屬於改良型的龍骨水車,而且造價也不便宜,一架需要九兩銀子,不過引水功能還不錯,一架可以灌溉二十畝地,比較符合當前需要。
其實楊山蘆還知道一種更好的水車,那就是後世的管鏈水車,用來提水效率還要高,不過這種水車頗有些技術含量,所需的齒輪、鏈條也不是短時間內能造出來的,所以還是先用灌井水車頂上吧。
灌井水車做好後,就隻等著提水灌田了,而用來提水的驢子什麼的,可以先用繳獲的戰馬代替,等到以後試驗成功後,再買不遲。
“出水了!出水了!”
這一天的早上,用水排堿就正式開始了,隨著戰馬開始走圈,清澈的井水嘩嘩的提了上來,程武等人都是圍在一旁,瞪大了眼睛看著。
雖然他們已經隱約猜到,這就是治理鹽堿地的法子,可是他們還是不明白,既然是這樣的話,老天爺下了那麼多的雨,為什麼這些鹽堿地沒有變成良田呢?
不過既然這是楊山蘆交待的,他們也就沒有質疑,而是等待最後的結果。
倒是楊山蘆,非常清楚接下來的事情……
雖然整個流程並不複雜,但還是有一些步驟的,例如先要用水浸泡成水田,把鹽堿浸出之後,再通過挖好的排水溝排掉,還必須是足夠深度的排水溝,這樣反複2到3次,地裏的含鹽量降下來之後,才算成功。
“放水——”浸泡了二個時辰後,水裏都帶了苦澀味了,楊山蘆就命人挖開田壩,通過排水溝把這些水全部排掉。
“呃……辛辛苦苦提上來的水,就這麼放掉了?這不是什麼都沒幹嗎?”已經看了半天的針眼頭完全看不懂,就是小聲嘀咕道。
而在這些人中,算是比較機靈的錢簍子,覺得自己好像看懂了,可還是不理解,這是要把硬邦邦的田地泡軟乎麼?
而見了他們困惑的模樣,楊山蘆也沒有解釋,畢竟對於這些標準的文盲來說,要理解其中的原理還是有些難度的,還是用實踐來證明吧……
於是等到水放幹之後,楊山蘆命令第二次提水,泡田,這樣反複3次之後,這塊試驗田終於搞定。
“嗬嗬,很不錯啊——”看著試驗田已經不再泛出白花花的顏色,楊山蘆臉上露出了笑容。
而接著就可以撒下種子了,當然這個種子也有講究,不同作物的耐鹽程度不同,例如小麥的耐鹽性就要高於穀子。而現在正可以種下冬小麥,於是在楊山蘆的指揮下,二十畝地都被種上了小麥……
這就是實踐來證明了,原來這些鹽堿地,連雜草都很難生長,而現在呢,如果小麥能夠正常發芽的話,那就代表著治理成功了。
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楊山蘆就給眾人放了假,畢竟一味苦幹也沒必要,等到看見親手種下去的麥苗能夠發芽,那幹活的勁頭就會不一樣了吧?
時間就這樣點點滴滴過去,堡內的眾人也都在期待著,看看麥苗能不能發芽!
一天過去了……
二天過去了……
三天過去了……
四天過去了……
一直到了第五天,麥苗還沒有發芽,(正常情況三到四天發芽)眾人心裏都是沉甸甸的,難道失敗了?
隻有楊山蘆,依然非常鎮定,他知道現在是小冰河時期,氣候整體失常,所以和正常年份相比,差了一二天也是正常的。
隻是,有人卻不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