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我國國庫收付製度的曆史沿革及改革發展方向(1 / 2)

談我國國庫收付製度的曆史沿革及改革發展方向

財政金融

作者:薑琳琳

摘要:論文介紹了我國國庫收付製度的曆史沿革及評價;討論了我國國庫收付製度的改革方向-國庫集中收付;並就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存在的問題闡述了關於我國國庫收付製度改革方向的思考。

關鍵詞:國庫集中收付製度 缺陷 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成熟,對公共財政的要求相應地也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傳統體製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順應時代需要曆史發展,迫切需要進行我國國庫集中收付體製改革。

一、我國國庫收付製度的曆史沿革及評價

(一)我國傳統國庫收付製度介紹

1、國庫的職能

國庫是負責國家財政預算資金的收納、執行政府預算、撥款支付的職能機關,其工作關係到政府預算執行能否順利落實,國家社會政策從財政角度能否得到有效貫徹。我國傳統國庫體製實行的是委托金庫製,由中國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雙重代理國庫收支職能,另外國庫資金采取無償運作方式:存不計息付不付費。

2、內容及運行模式

我國國庫傳統的預算收入繳庫有就地繳庫、集中繳庫、自收彙款三種方式,其中就地繳庫是我國普遍采用的稅金入庫方式:是繳款單位在企業所在地向當地國庫以銀行轉賬方式辦理繳庫手續。傳統國庫采用分散支付製度,支付流程大體為:財政部門通過國庫(人民銀行)撥款到預算單位,由其支付款項到下級用款單位,最終接受撥款單位再通過商業銀行賬戶向貨物或勞務提供者支付款項。

傳統國庫管理的運行模式為財政資金通過預算單位和稅務機關設立的多重層次賬戶分散進行劃撥和繳庫,一級預算單位彙總基層預算單位上報的批複後的預算和用款計劃,財政部門審核後將財政資金通過國庫撥付到一級預算單位自主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中,再由其下撥到基層單位的銀行賬戶中,體現了財政資金的分散支付特點。而國庫管理職能僅限於撥付預算資金和代理財政收入,及財務核算和統計財政收支情況。

(二)傳統國庫收付製度的缺陷

傳統製度下,由於財政部門、預算單位、稅務機關等部門分散設立了大量的多重賬戶,財政資金的撥付相應地也要經過多重環節,造成國家財政資金階段性地沉澱在各級單位自行開設的銀行賬戶中,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公共財政的建立,該傳統國庫體製形成的運作方式的弊端日益體現出來:

1、分散管理不利於實現國庫宏觀調控職能

第一、分散的財政賬戶和多層次多重的財政資金撥付,對以預算執行為重點的預算改革進程造成了製約;第二、財政資金在未實際用於支付或消費時,就過早地流出了國庫,財政資金的撥付與實際開銷和有了時間差,造成了大量的資金閑置,另一方麵國家還發現國債來平衡財政收支,這種狀況增加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成本和風險,影響了國家宏觀調控需要的財力;第三、傳統國庫管理製度,預算單位多頭開戶、財政資金分散支付,造成財政資金運行信息的反饋不及時、不充分,財政部門無法全麵及時地掌握、管理和監督預算內外收支的綜合情況,更談不上有效分析財政支出數據,難以為預算編製提供準確依據,為國家宏觀調控出謀劃策。

2、資金運行效率底下,缺乏監管容易導致財政資金流失

這方麵缺陷主要表現在:

對於收繳上來的資金,征收機關先存入自行開設的過渡性賬戶,而不是直接繳入國庫,再加上銀行自成聯行係統,相互間不直接通彙,造成跨行劃轉不及時,影響了財政收入的及時入庫滯後的局麵;

財政資金的撥付與實際開銷和有了時間差,需要經過多個中間環節,而且資金由不同職能部門交叉分散支配容易造成部門間扯皮現象,而且財政資金的撥付與資金的實際使用和消費,兩者分離,財政資金以撥定支,容易造成財政資金支出金額和支出用途的雙重失真,財政部門無法對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容易滋生腐敗行為,造成資金克扣、截留、挪用等不合規且違法的行為產生,而且這種管理體製還造成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底下,很可能出現財政資金賬麵赤字而實際上財政資金在各預算單位自己賬戶上有結餘的情況出現,反映了財政資金運轉的內部控製和使用效率的缺陷。

(三)我國國庫收付製度改革的意義

國庫收付製度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這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體製建設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就是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收付製度。其意義是改變預算資金收入入庫要經過多重賬戶多重環節、改變傳統財政資金分散且多重環節支付支付、有利於更加科學地運用財政資金;有利於財政資金運行降本增效、有利於加強監管防治腐敗。

二、我國國庫收付製度的改革方向-國庫集中收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