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吳越之亂(1 / 3)

錢傳瓘繼位後,創佛寺於布金之地,以資其父冥福,在他在位的十餘年間,吳越國又興建了七十三所寺院,尤其是化度禪院及經幢的建立,最能體現錢傳瓘崇尚佛教的決心。錢弘佐的在位時間雖然不算很長,但基本上延續了父輩們為佛法為主的國策,其中也曾興建了四十九所寺院。

就在錢弘俶出發的當天,大風起兮雲飛揚,東南方麵有雲來,如樓閣之狀,眾人皆異之。天福十二年十月,錢弘俶終於趕到了杭州城,但聯想到兩個月後胡進思所發動的那場政變,高僧德韶的那番警語對於錢弘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和關鍵!

來到杭州城後的錢弘俶居住在城南一帶,開始了他參與相府事的工作,生活一如既往的風平浪靜,似乎錢弘倧和胡進思君臣之間的明爭暗鬥和他毫無關係。十二月底,那場突如其來的政變令錢弘俶同樣驚慌失措。

當胡進思率領著殺氣騰騰的內牙軍將士,來到錢弘俶的府邸時,錢弘俶便準確地預感到吳越國的曆史發生了重大變故。正如錢弘俶所預料的那般,胡進思當眾宣讀了所謂的錢弘倧的詔令:驟得風疾,傳位於同參相府事錢弘俶。

錢弘俶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和分析這道詔令的真實性,便被胡進思和他的內牙軍連擁帶拽拉到了吳越王府天冊堂。不過,胡進思們畢竟搞政變的經驗不足,程序流程上還不是太清楚,所以必須借助朝中得高望重丞相級文臣的出麵。

錢弘佐時代的四大丞相都已去世,元德昭成為了新一代的吳越國丞相。元德昭,字明遠,本姓危,是江西信州刺史危仔倡的兒子。四十年前,危仔倡迫於楊吳集團的壓力,率領全家老小離開信州,投奔錢鏐,受了錢鏐的特殊禮遇,從此危仔倡家族便成為吳越集團的成員。鑒於危姓實在不太吉利,錢鏐便更改其姓為元姓。

元德昭在危仔倡的所有兒子中間,被認定為大富大貴者,其在幼年時期,便被算命先生預測為:非武官,有宰相之器。而元德昭也正是按照那位算命先生的預測進行著人生的職業規劃發展,史稱其厚重多謀、處事果斷、善治國政。元德昭以鎮東節度巡官、錢塘縣令開始踏入吳越國的官場,後相繼擔任睦州軍事判官、台州新亭監等官職。

錢傳瓘在位期間,林鼎極力向錢傳瓘推薦元德昭,錢傳瓘經過對元德昭的親自麵試,肯定了元德昭的能力,但卻並不想重用元德昭,因為想把元德昭留給自己的兒孫們使用。錢弘佐、錢弘倧時代,元德昭終於升級為丞相,並得以重任。當元德昭第一時間來到天冊堂時,他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錢弘倧已被胡進思控製,非死即囚,吳越國的命運即將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時期。胡進思又一次宣讀了那份自己編造的詔令,並且要求元德昭立即拜見新君。

以元德昭的經驗和閱曆,自然早已猜透胡進思的陰謀,老奸巨滑的胡進思打算做徐溫二世,徹底控製吳越國的朝政大權。目前形勢已被胡進思所掌控,必須隱忍不發穩住驕橫跋扈的胡進思,必須想盡辦法保住錢氏家族的吳越國江山。於是元德昭不卑不亢地對胡進思說道:“俟見新君方可拜。”皮球被踢到了胡進思想這邊,因為胡進思突然之間也遇到了尷尬的棘手之事,他所推薦的國君候選人錢弘俶再三推辭,不願當新的吳越國王。

年青的錢弘俶並不願意在這種時候去座這個燙屁股的國王寶座,擺明了自己是胡進思找來的傀儡,弄不好性命都難保,還是不要去趟這灘混水。但胡進思既然已經盯上了錢弘俶這塊肥肉,自然不會輕易放棄。無奈之下,錢弘俶決定向胡進思妥協,但是在妥協之前,錢弘俶提出了自己的條件。而這個條件的內容也相當令人感覺奇怪,和他自己似乎毫無關係。“必須保全我兄長錢弘倧的性命,否則我就是死也不當這個吳越國王。”這就是錢弘俶向胡進思提出的唯一請求!

在自己即將成為傀儡木偶的危急關頭,錢弘俶考慮的仍然是兄長的安危,錢氏兄弟之間的那種淳樸深厚感情從錢傳瓘兄弟傳遞到了錢弘俶兄弟。對於承諾和發誓,胡進思是很樂於答應的,反正這種承諾和發誓也不用上稅和交錢,承就承了,發就發了,再反悔又能怎麼樣?錢弘俶隻要能夠順利繼位,照樣會成為自己的掌中傀儡,一切還是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