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二年十二月,福建觀察史陳岩因病突然去世,福州城出現了權力的真空狀態。都將範暉在城中鼓動手下將士,推舉自己為福建觀察使留後。不久,範暉便開始過起驕橫奢侈的生活,完全不把軍政大事放在心上,搞得福州城將士百姓怨聲載道。
時機再次到來,攻取福州城是民心所向,王潮自然不能辜負百姓們的熱切期望,替民行道的戰爭再度打響。鑒於福州城在整個閩地的重要地位,王潮自然不敢輕視這場攻堅戰,王潮的堂弟王彥複任都統,三弟王審知任都監,共同率兵攻打福州城。
王潮的三弟王審知便是王延政的父王,其人身長七尺六寸,紫色方口隆準,經常乘坐白馬,被軍中稱之為“白馬三郎”。
為了讓年青的王審知盡快成長,王潮決定讓王審知擔當攻取福州城的軍事重任。
對於福州戰役的前景,無論是留守泉州的王潮,還是出征在即的王審知、王彥複,大家都是相當的看好,因為幾乎整個泉州一帶的百姓們都堅決支持王潮攻取福州城,百姓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糧食送給出征大軍作軍糧,平湖洞及海邊的少數民族百姓們也以兵船相助。
形勢一片大好,民心所向王潮大軍,王審知和王彥複這兩位年青將領甚至天真的認為,等大軍兵臨城下,範暉說不定會提前跑路、逃之夭夭!
不過戰爭的進展和走向卻並未如大家所想法的那般順利,泉州軍隊雖然很快對福州城進行了包圍,但範暉卻並未提前跑路,逃之夭夭,而是如縮頭烏龜般死守福州城,給攻城的泉州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福州的防禦指數絕非昔日廖彥若的泉州所可比,福州城守軍將士的戰鬥力自然也強於昔日廖彥若的泉州將士。
陳岩在福州任觀察使期間,曾經對福州城進行過兩次較大規模的修繕,使得福州城的城牆異常堅固,範暉正是憑借著堅固的城牆抵擋住了泉州軍隊的數次進攻!
兩位年青將領王審知和王彥複在福州城下數度攻城,均無功而返,從最初的一鼓作氣,到再而竭,三而衰,正所謂興衝衝而來,灰溜溜而走,兩人對攻取福州的信心產生了嚴重的動搖。
盡管麵對城高牆厚的福州城,王審知和王彥複似乎一籌莫展,但好歹泉州軍完成了對福州城的合圍,打不了就圍,就是餓也要把範暉給餓死。
大順四年五月,福州城糧草全部耗盡,範暉終於再也不敢死守,把大印交付給監軍後,範暉乘亂棄城而逃。
福州城群龍無首,軍心大亂,王審知和王彥複終於攻破福州城,取得了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攻城戰的勝利。
範暉在出逃的過程中,不得人心的範暉被亂軍所殺。
王潮在得知攻取福州城的消息後,立刻第一時間趕到福州城主持大局。
王潮一入福州便迅速為陳岩安排隆重的葬禮,為的是向全體福州軍民保證,自己會很好的遵照和繼承陳岩的衣缽,希望全體福州城的軍民能齊心協力支持我。
除此之外,王潮對陳岩的家屬們也特別的照顧,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陳岩的兒子陳延晦,並特別厚待陳岩的妻兒老小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