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崛起(1 / 2)

了解過諸位大佬的來曆之後,王延政這才通過自己的左膀右臂,開始對他的家族崛起曆程進行深入的挖料。徐寅和翁承讚告訴他,他們家是從北方隨一支隊伍逃難到閩地來的,隊伍的頭領叫王緒。

當時的形勢十分嚴峻,為了生存,王緒調整目標方針,尋找生存根據地。經過認真而又仔細的勘探和偵查,王緒發現閩地北部的武夷山區地勢險要、人口稀少、幾乎沒有朝廷軍隊駐守,也沒有勢力較大的軍事力量,無論如何應該是個理想的生存根據地。於是,王緒調整軍事方針和目標,將進軍遷徙的方向改為閩地北部。

閩地北部確實如王緒所勘探和偵查的那般,都是行路十分困難的山區、整個山區就隻有漳、汀兩個大州,人口非常稀少,人口稀少自然軍事也就薄弱,王緒的這支北方來的隊伍輕而易舉地便攻破了汀、漳兩州之間的大塊地盤,成為閩地山區的頭號割據藩鎮。

地盤雖然打下來了,問題又隨著而來,王緒的這支軍隊畢竟都是些盜賊出身,軍紀較差,燒殺掠奪、禍害百姓都已是家常便飯,所以雖然在閩地打下來了一大片地盤,卻並沒有得到閩地當地百姓們的支持,很多州縣又出現了得而複失的現象。

在藩鎮軍事勢力之中,軍紀是個非常讓人糾結的問題,很多藩鎮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但軍紀的渙散卻是同戰鬥力成正比,大家拚著性命當兵,打了勝仗自然是要充分地燒殺掠奪,打仗沒有好處,就靠那些微薄的軍餉,誰去幹?王緒顯然沒有太高的覺悟,所以他認為這種現象非常正常,所以他最終沒能成為亂世成功綻放的那朵紅花。

閩地山區一帶雖然沒有能夠威脅王緒這支隊伍的勢力存在,但因為得不到當地百姓們的支持,王緒的軍隊再次出現了疲於四處奔波流浪的窘迫場麵。光窘迫也就算了,王緒很快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軍隊的糧食即將出現告罄的現象,閩地山區原本就州縣稀落、人口稀少,現在又一下子湧入了數萬軍隊和家屬,糧食問題一下子變成了大問題,武夷山區多的是森林樹木,不過再多森林樹木都不能當飯吃!

光啟元年七月,王緒向全軍下達了一道極其殘酷的命令,要求全軍將士不得再攜帶家屬行軍,違令者斬。對於這道命令,王緒給出的理由,一是閩地山區道路崎嶇險阻,不利於行軍,帶著家屬隻會延誤行軍速度,不利於快速行軍作戰,二是目前糧食出現危機,行軍家屬們隻會白白消耗糧食,牽連將士。

王緒的拋棄家屬命令讓全軍將士怨聲載道,攜帶家屬千裏遷移,就是為了能夠照顧妻兒老小,現在要把自己的親人拋棄,大家自然非常怨恨王緒,以往在大家心中威望魅力極高的王緒瞬間變成蠻橫無理、剛愎自用的孤家寡人,整個光壽軍團的人心開始逐漸離散。

怨恨歸怨恨,畢竟王緒是老大,老大的指令還得遵守,很多將士忍痛含淚被迫放棄妻老小。但對於王緒這道不近人情的殘酷命令,軍隊之中還是有敢於違抗者,他們就是王延政的父王和兩位伯父,王潮、王審邽和王審知三兄弟。

王潮三兄弟都是極其孝順之人,自然不會去理睬王緒的這道所謂軍令,當眾將士紛紛把妻兒老小拋棄在路邊時,隻有王潮三兄弟仍然攙扶著年邁的母親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王潮兄弟的行為被王緒發現後,王緒頓時勃然大怒,雖然王潮兄弟是他的心腹愛將,但如果膽敢違抗軍令,任何人都必須接受懲罰,於是嚴厲訓斥王潮兄弟,要按軍令處死王潮三兄弟。軍中的大多數將士都對王緒的所謂狗屁命令非常不滿,關鍵時刻都站在王潮三兄弟這邊,要求王緒寬恕王潮三兄弟。眾怒難犯,王緒隻得平息怒火,放過了王潮兄弟。

屠夫出身的王緒開始變得猜忌多疑、嫉閑妒能,總是擔心下屬們會造反叛亂,取代自己的位置。王緒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找了位江湖術士來預測他的前途命運。江湖術士的預言雖然大多並不靠譜,但王緒所找的這位江湖術士的預言卻是相當的靈驗,因為他來到王緒軍中仔細觀望認真測算後,得出了結論,說軍中有王者之氣,將來必有人會取代你。